特别策划

疫情对外贸企业影响调查

来源: 《中国外汇》2020年第5期 作者:李婕 王娜 编辑:靖立坤
一方面,相关部门联手推出多项政策措施,帮助涉外企业重新恢复产能;另一方面,企业积极想办法自救,争取早日走出困境。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为防止疫情在全国扩散,封城、限行、停工、停学措施陆续推出,给涉外企业的生存与经营带来了暂时性困扰。对此,笔者对200家涉外企业经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和复工状态进行了跟踪调查,以期摸清企业政策诉求,推动涉外企业重新恢复产能,再次进入发展快车道。

疫情对部分涉外企业带来的的主要影响

影响出口交付进而引发违约金赔付等连带损失。某食品有限公司表示,公司出口产品为农副产品,春节前土耳其进口商根据合同已支付预付款,公司生产后原本准备年后发货,但疫情发生后因无法发货只好按照土耳其进口商要求退款;另,公司年前已经报名参加阿联酋的展会并交付了前期费用,但由于疫情无法参展,而展会方又不予退款,也造成了部分损失。疫情防控期间,交通物流产生了一些积滞,部分生产的产品无法按时运出,造成货物库存积压或订单无法按时执行。

影响进出口融资项下收付汇。部分被调查企业表示,由于订单延期交付,进出口融资无法正常交单偿付,企业正常财务计划被打乱。物流的“缓行”影响到交单,可能会继发收汇风险、信用风险、融资风险等不确定性风险。如某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出口意大利的货物采用信用证结算,交单日为2月10日。但2月10日前境内DHL、FEDEX等国际快递公司都未复工,其信用证项下单据很可能无法按时寄出,收汇的风险就只能由企业自己承担了。此外,某小微外贸企业也指出,融资逾期后,征信一旦出现不良记录,后续的银行授信就可能会受到影响,会给企业资金周转带来问题。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