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

理性认识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产业转移

来源: 《中国外汇》2019年第22期 作者:王海峰 编辑:王亚亚
一方面,中国一直是跨国投资和国际产业转移的热土;另一方面,中国自身主动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与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的能力与空间相比,中国依然具备优势。

全球产业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是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跨国公司在全球配置要素和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并降低投资经营风险的重要方式。以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金融国际化和社会信息化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极大提升了全球产业分工的速度和质量,催生了一大批新的跨国公司。跨国公司通过利用其在价值链、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和供应链的主导地位在全球进行布局,也影响着国际产业分工的格局。

全球化新特征和国际产业转移新格局

科技创新、产业革命和制度变革使得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化出现新的特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球产业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出现新的格局。

一是全球化动力发生转换,亚洲成为国际产业转移最为活跃的区域。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发展动力由发达经济体主导转向以发达经济体和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共同主导。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出现了不少全球化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包括:特朗普政府事事推崇美国优先,不断挑起经贸摩擦,并且消极应对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制;“英国脱欧”对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消极影响;日本对韩国出口不断限制等。而亚洲新兴经济体,以及中国、印度和东盟组织则成为推动全球化进步的积极因素,并通过内部改革不断改善营商环境。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