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货币的2019年“下半程”
回顾2019年上半年的汇市行情,发达国家货币表现分化。美元指数整体呈震荡上行,上半年的高点出现在4月底至5月初,其间曾先后三次冲上98的整数关口,而后又均出现较大幅度调整,6月底收于96一线,较年初95的水平仅有小幅上涨。其他发达国家货币中,加元、挪威克朗及日元受益于油价上涨和避险情绪升温,对美元均有上涨;瑞典克朗则因其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努力失败而对美元有较大幅度贬值;欧元和英镑的表现则不温不火,对美元有所下跌。
纵观上半年的外汇市场,其运行的主要特征是外汇市场波动率较低,尽管在5月份有所提升,但仍未能改变其持续下跌的局面。上半年,影响主要发达国家货币走势的因素依然集中在各国货币政策的宽松、宏观经济数据的不佳以及地缘政策风险的突发上,但主题并不突出,各影响因素的“有效期”也不是很长,从而导致了外汇市场的发展整体缺乏主线。那么,主要发达国家货币下半年走势是否会有更清晰的脉络呢?以下,笔者将对美元、欧元、英镑、日元这四大发达国家货币的下半年走势进行简要分析。
美元指数:大概率震荡走弱
笔者认未,下半年,众多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而美元作为外汇市场定价的锚,牵一发而动全身。美联储下半年是否能在货币政策上做出调整,是当前外汇市场参与者关注的核心和焦点。其决定将给外汇市场指出较为清晰的方向。届时,外汇市场的交易主题将得到确认,有望走出目前的交易区间。就美元自身的走势而言,其更有可能在下半年呈震荡走弱态势。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美国实体经济发出预警信号。上半年,美国非农就业数据时好时坏,较去年的平稳而快速增长的表现有较大差异。失业率水平仍维持在较低水平,劳动力市场整体表现依然良好。但与此同时,美国ISM 制造业PMI数据呈现出不断下行的走势,6月份已跌至51.7,较年初的56.6下跌明显。此外,耐用品订单及零售销售数据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美国宏观经济数据整体表现喜忧参半,显示美国经济不再是一枝独秀。
第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有可能会跟随其他央行转向宽松,降息预期显著升温。年初以来,全球主要央行均不断释放鸽派信号,新西兰央行和澳洲联储率先降息,领跑其他主要央行。在6月份召开的议息会议中,美联储一改年初的鹰派立场,虽然维持了利率不变的政策,但在其政策声明中删除了“耐心”一词。点阵图显示出明显的降息信号,17位官员中有1位预计下半年降息25个基点,另有7位预计降息50个基点。而在3月份发布的点阵图中,仍有6位官员预计今年需要加息25—50个基点。目前,市场正在密切关注7月底召开的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以此来判断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否将要进行重大调整——结束2014年开启的加息周期。降息将对美元走势产生较大的压制作用。
第三,美国政府出于自身的考虑而不希望美元走强。美国总统特朗普已多次发表美元太强不利于美国出口和经济发展的言论,并将矛头对准了其主要贸易伙伴,指责欧洲、中国、甚至越南打压本币汇率以获取竞争优势。特朗普近期多次打破美国总统不干涉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传统,要求美联储降低利率以支撑美国经济,并表示自己有权“解除”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职务,令各界担忧美联储独立性可能会受到损害。下半年这一形势可能将会延续。
因此,综合来看,美元指数下半年很有可能呈现震荡走弱的态势。
欧元:风险与机遇并存
相较于美元指数大概率震荡走弱,欧元的变数则更大,风险与机遇并存。影响下半年欧元走势的因素主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制造业PMI数据能否触底反弹。上半年,欧元区制造业数据表现不佳,成为欧元多次快速下跌的导火索——欧元区整体以及德法两国的Markit制造业PMI数据表现一直差强人意,长时间停留在荣枯分水岭以下。但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制造业PMI数据的低点出现在今年3月份,第二季度的数据虽难言靓丽,但已出现触底企稳态势,使得欧元/美元汇率在1.11—1.12一线获得了比较强的支撑。如果欧元区制造业数据在下半年能够持续好转,将为欧元增添上涨动力。
第二,欧洲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空间。2019年上半年,欧洲央行三次调整了其对利率前景的表述,一再推迟其利率正常化的时间点。1月份其表述为“预计至少在2019年夏天前保持利率不变”,3月份则更改为“预计至少2019年年底前保持不变”,6月份更进一步调整表述为“预计至少到2020年上半年保持不变”。欧洲央行对利率前瞻指引的调整,反映了欧元区经济增长放缓的现实。其长期维持“负利率”的政策,一方面是制约欧元走强的因素;但另一方面,若美联储在下半年通过降息调整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调整空间有限的欧元则反而会有所受益,美元的比较优势会有所下降。
第三、虽然欧洲议会选举尘埃落定,但政治上的不稳定仍是欧元走强的绊脚石。5月底出炉的欧洲议会选举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无论是英国、法国还是意大利,代表极右势力的本土派和脱欧派都获得了较多的支持。这不禁让人担心接下来的欧洲各国国内的议会选举和首脑更替。去年年底,意大利与欧盟之间爆发了关于2019年预算草案的财政预算危机;今年以来,有关意大利财政预算案的争论仍不时见诸报端,扰动着市场的神经,打击做多欧元的热情。欧元自身结构设计上的弊端可见一斑。
上述因素均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下半年欧元的走势,将最终取决于以上多空因素博弈的结果。
英镑:走势继续被“脱欧”进程左右
回顾上半年,英镑走势与英国“脱欧”进程紧密相连。英镑先涨后跌,回到了年初1.26一线。英国议会三度否决首相特蕾莎·梅提出的“脱欧”协议,让所有对英镑抱有乐观情绪的投资者都大跌眼镜。特蕾莎·梅面对镜头辞去首相职务并转身离去的一刻,令市场对其继任者是否有能力带领英国走出泥潭产生了严重的怀疑。目前,英镑兑美元汇率以及欧元兑英镑汇率均处于英国“脱欧”公投以来的较低水平,暗示市场对于英国“脱欧”的进程及前景并不乐观。
展望下半年,政治风险仍将主导英镑的走势,主要时间节点包括:7月末的保守党下任党魁选举,以及10月底的英国“脱欧”截止日。当前,英国首相的更迭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市场普遍认为,英镑走势的路径依赖特征较为明显。若鲍里斯当选新一任英国首相,则增加了英国“硬脱欧”的风险,英镑走势将会承压。鲍里斯是传统的“硬脱欧”派,他曾表示,“会尝试更改‘脱欧’协议,但不会选择再度推迟‘脱欧’。若10月底还不能达成新的协议,则会进行无协议‘脱欧’”。英国“脱欧”一事已历时三年,不确定性成为了制约英镑走强的核心因素。若“脱欧”能够在今年10月底前顺利实现,英镑有望走出一波上涨行情。
日元:多因素支撑进一步走强
今年以来,美元/日元的走势受美日利差以及避险情绪双重因素的主导。一季度,美日两国10年期国债利差维持在260—280个基点的区间,且市场整体风险情绪较为健康。双重因素支撑美元/日元汇率从年初的闪崩后逐步反弹,重新回到112.00一线。二季度以后,美日两国10年期国债利差大幅收窄,从260个基点缩至215个基点。与此同时,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升温以及地缘政治风波的突发,日元的避险特征反映得更加明显。二者又共同推动美元/日元快速走低至107左右。
展望下半年,全球经济复苏希望渺茫,避险情绪仍将主导市场。美联储降息是大概率事件,美日两国利差有可能进一步收窄。此外,美国正在与日本就双边贸易开展谈判,日元汇率有可能成为双方讨论的话题,日元“被迫升值”的选项也是必须关注的焦点。这些因素有望支撑日元进一步走强。
整体看,当前,影响外汇市场走势的干扰制约因素增加,要做出准确判断难度加大。政治与经济两方面因素对外汇市场的影响时而形成合力、时而相互牵制。在全球经济发展暗淡的背景下,“警惕出现货币竞争性贬值”的观点并不是空穴来风。下半年,伴随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美元大概率会出现震荡走弱的行情;但也需要关注风险情绪对市场的影响,一旦出现贸易摩擦深化或是突发地缘政治风险,美元作为避险资产也会出现阶段性上涨的行情。届时,美元兑各主要货币会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分化。政局稳、利率高、经济表现好的经济体,货币有望进一步升值。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全球市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