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项目投资风险防范
“一带一路”作为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经过六年的发展,已取得多项成果。在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显著、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在投资“一带一路”项目时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风险。特别是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不同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显著差异,中国企业更要具备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本文将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旨在为企业对外项目投资的风险防范提供借鉴。
财务风险
目前产品贸易、能源勘测及开发、工业、电子通讯等板块,是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主要经济合作项目。在中资企业对外项目投资的过程中,通常面临以下两个方面的财务风险:一是融资需求量大。合作项目通常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对融资的规模和质量有较高要求,不利于我国中小企业对外投资及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二是经营压力大。在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虽然我国企业在一些产业(如纺织、家电等)的市场占有率较高,但仍面临着日、韩等国家技术水平快速发展的压力,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仍需加强。
Z公司为中国某大型地方国有企业,近年来重点发展清洁能源发电业务。虽然其在国内已完成资产布局并形成一定规模,但在海外运营规模较小,运营经验较为有限。G公司为境外某资产管理和金融服务集团旗下专注于电力投资的分支机构,在亚洲、欧洲持有众多电力资产。为抓住市场机遇、完善全球资源配置,G公司拟引入投资人共同投资、开发和运营位于“一带一路”沿线东道国L国的风力发电项目。经过初步调研,Z公司认为该项目与公司国际化战略目标高度契合,有助于加强公司在清洁能源行业的竞争力,且项目风险可控。最终,Z公司决定与G公司就此项目开展合作。
首先,考虑到该项目投资额较大,自身跨国运营经验不足,对“一带一路”沿线金融市场也缺乏了解,Z公司决定聘请专业服务团队为项目融资工作提供支持。该团队向Z公司分析了该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如该项目对融资能力有较高要求、电力销售及项目收益存在不确定性等。在综合考虑了项目融资需求和金融机构贷款条件后,Z公司初步选定了某中方政策性银行、某中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L国某商业银行作为债权融资机构,某主权投资基金作为股权投资人参与项目融资。最后,考虑到项目周期相对较长、现金流与借款币种不同等问题,Z公司与当地金融机构联合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再投资等手段,设计了完善的汇兑风险应对方案,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面对财务风险,中资企业可以参考如下几点建议:第一,加强产融深度合作。企业应结合开发性金融的特点设计经营模式,做到在管控风险的同时合理盈利;明确好项目实施过程中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三者之间的角色定位,即政府作为规划者以及市场建设者,金融机构作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企业作为市场投资项目的实施者。第二,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企业应在项目开始前预测资金的回收情况,根据融资的用途和企业的风险性偏好确定融资期限结构,结合自身资金状况和资本结构选择银行借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必要时可以考虑引入国内专业金融服务机构提前介入商业谈判,对交易条件进行全面审查,以有效避免因项目的商业条款、合作模式、执行方案等被海外金融机构质疑而导致融资失败。第三,防范汇兑风险。当汇率波动方向不利于将收入币种折换成美元或欧元汇回国内时,企业可以选择将现金流在当地进行再投资,待汇率波动方向有利于换汇时,再择机将当地币种换汇并汇出。
政治及社会风险
政治风险通常由国家政权更迭或变化导致。目前“一带一路”沿线的许多国家,政治体制尚未定型,新政权与旧政权、执政党与反对党、中央与地方、族群与族群的关系复杂,潜在的政治风险较大。社会风险通常表现为由于外部势力的干预或经济发展缓慢、社会分配不公、政府腐败等内因导致的社会动荡。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政治及社会风险披着其他形式的外衣出现,需要中资企业格外注意。
2009年M国与中国签订有关开发当地水电资源的协议,具体项目实施由某国有企业D公司负责。D公司是国内集电力、煤炭、铝业、铁路、港口各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集团,同时拥有水电、火电、核电、新能源资产,经济实力雄厚,在水电资源开发方面的管理及运营经验较为丰富。根据此次开发协议的内容,在水电站项目的建设过程中,D公司将会占用部分东道国的土地。
项目的开发建设一直很顺利。但在两年后,M国总统却以D公司没有做好环境评估和保护而引起当地居民的集体抗议为由,把项目紧急叫停。D公司百思不得其解——此前的社会调查显示,当地居民对此次开发项目并没有太大反感,且D公司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力度不断加大,环境状况并没有恶化。根据后续的咨询和调查了解到,导致该项目投资失败的真实原因,是项目所占用的土地是M国政府政治反对派的势力范围,项目正常运作将会导致其与当地政府对抗的战略空间缩减,因此策划多次反对水电站项目的抗议游行。中资企业成为这次事件的最大受害者。
由此可见,中资企业要想顺利开展同东道国的相关合作,一方面,在项目开始之前就要深入研究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社会等背景,合理分析投资可行性,预设在合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时寻求投资银行家、咨询管理顾问或精通目标国法律的律师等专业中介机构的支持与帮助;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对资产进行投保。我国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进出口银行都开设了海外投资政治风险保险业务。政治风险的险种一般包括汇兑限制险、征收和类似措施险、战乱险、违约险等类型。通过投保,企业可以将政治风险转嫁给保险机构,从而集中精力管理其经营业务。
社会责任风险
一直以来,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的过程中,中资企业都扮演着中国“海外代言人”的角色。事实上,中国企业对于在国外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仍然比较薄弱,很多企业还停留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阶段,完全不知道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意义与作用,有的企业甚至简单地将履行社会责任等同于做好事。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二是促进就业机会平等,尊重和维护当地员工合法权益。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更容易获得东道国各方的信任,顺利融入当地社会,还有助于改善中企和中国的整体形象,降低潜在的地缘政治风险。
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J目前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其工业基础设施包括石油炼制,海水淡化等等。为缓解国内电力紧缺问题,J国近期正计划招标一项联合循环电站项目。某中资企业S电力基本建设公司(下称“S公司”)计划参与此次招标。在项目竞标阶段,S公司遵循“微利经营,打入东道国市场”的运作原则,充分发挥了国内电力工程公司施工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价格低廉的优势,成功击败了长期活跃在东道国境内的14家国际知名的工程承包集团,一举夺标。在项目执行阶段,一方面,S公司大量聘请当地员工从事项目各部分的工作,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将外籍员工与中国员工分开管理,分别建立营房和食堂,以避免矛盾冲突;另一方面,S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规定现场工人用完工具后要放到指定地点或随身携带,现场道路及时进行硬化并定期洒水,污水排放到指定的污水处理处,运输物资的车辆对车上物质进行绑扎,做到现场不杂乱、道路不扬尘、运输无遗洒,保证施工现场的整齐干净。
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企业首先要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把握好政府、非政府、社区、消费者利益与企业自身利益的平衡点。在具体做法上,首先要适当减少商品宣传,把重心向社会公益与可持续发展方向倾斜,或者把发展目光聚焦惠及民生的相关项目上(比如修建现代电气化铁路以及跨境供水项目等);其次,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和运营,在及时高效地完成目标项目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当地环境;最后,为了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及国际竞争力,企业可以在了解当地的市场以后,充分结合自身的企业文化,在产品和服务中融入更多的中国元素,比如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广告设计等。
总的来说,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面临着财务风险复杂、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政治风险隐蔽化等问题。这是相关国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政治环境,以及“一带一路”项目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投资风险的产生,反映出经济发展和各国理念价值之间的矛盾和碰撞,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需要企业不断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中加以解决。
作者李虹含单位: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
作者付金宇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