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天地

物联网技术赋能贸易金融精准发力

来源: 《中国外汇》2019年第9期 作者:钱声勇 编辑:韩英彤
物联网技术作为贸易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之一,有望从根本上解决物流真实性以及信息流转不透明的核心问题,并有助于发现新的商机,真正实现四流合一。

传统贸易融资业务的理念,在于银行通过轨迹化管理的流程控制来实时掌握物流与资金流的匹配情况,力求实现“三流合一”。在此基础上,甚至可以淡化客户准入标准以及抵押担保等风险缓释措施。然而在实践当中,以人工和纸媒为主的粗犷型操作模式,很难做到对物流与资金流的精准控制,客户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因此,银行在为客户办理贸易融资业务时,依旧摆脱不了设置客户准入门槛、要求抵/质押担保等增信手段,不仅提高了客户营销成本,也增加了银行的经济资本占用,使贸易融资相较于普通贷款的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出来。

大宗商品贸易金融有迹可寻

银行传统的大宗商品动产质押融资业务的道德风险高、操作效率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近年来,虚假单据、一票多押、货物丢失等融资诉讼案件频发,一度导致银行大宗商品动产质押业务停滞不前。著名的上海钢贸案、青岛港有色金属骗贷案等,皆因第三方物流、金融机构与融资企业之间信息共享不充分、质物的监管流于形式而演变成悲剧。物联网技术,以机器感应替代人工监管,通过物联网传感设备(运用芯片、传感器、嵌入式系统、报警系统、智能扫描设备等技术)及智能监管系统,对动产进行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实现了对物流的全流程轨迹管理,使得每一笔融资都有迹可寻,真正降低了银行货押业务的风险和成本。

解决货物监管难题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