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

全球经济长期结构性矛盾呼唤变革与合作

来源: 《中国外汇》2019年第3-4期 作者:王家强 编辑:孙艳芳
导致全球经济复苏始终疲软而无法取得更高突破的因素,主要是结构性和供给侧层面的,但政治和制度层面的变革因素也不能忽视。

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同步减缓,再次打消人们侥幸乐观的情绪。事实上,自2009年开启的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可谓漫长而缓慢。放在历史的长周期来看,这既是其必然趋势——有多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又有复杂的人为因素——面临人类社会难以协调和跨越的矛盾。展望未来,这种潜在增长率低迷的状态还将持续,需要有新的政策变革与全球合作来破解。

全球经济增长再现疲态

如何评估最近几年来的全球经济复苏?2016年美国特朗普在总统选举中意外获胜以后,乐观的情绪一度爆棚,推动美国股市迭创历史新高。美国经济复苏加快,直接推动了2017年全球经济复苏加速——从上年的3.3%提升至3.8%。然而,2018年四季度美国股市的黯然收场,再次给盲目乐观的侥幸情绪泼了一盆冷水。普遍的预期已经表明,2018年美国经济并未创造奇迹,年中短暂的强劲增长并未持续,全年增长率依然处于3%以下。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有忧的发展步伐:2016—2018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6.7%、6.8%和6.6%,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然是最高的,但增长速度处于逐渐下行的通道中。欧元区2016—2018年的经济增速分别为1.9%、2.4%和2.0%,2018年呈明显疲态。

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再度同步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月22日的最新预测是3.5%,低于2018年的3.7%。其中美国、欧元区、中国三大经济体增长率将分别较上年放缓0.4、0.2和0.4个百分点,是关键的拖累变量。美国经济的放缓主要来自财政刺激措施取消、政府停摆和基准利率上升的影响,欧元区同时受内需疲弱、外需不振和政经不稳的影响,中国的因素则是中美贸易摩擦和金融监管收紧的结果。其他经济体因不同的原因强弱互现,但整体疲弱。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