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理实践

经常项目“资本化”问题研究

来源: 《中国外汇》2018年第23期 作者:王展 编辑:任风远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日益广泛和深入,市场主体参与跨境交易规模快速扩张、交易模式不断创新、交易项目日趋多元,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不断交叉融合,部分经常项目收支在客观上呈现出“资本化”特征。其主要表现为贸易融资债权债务化、转口贸易债权债务化,以及投资收益债权债务化。这可能成为异常跨境资金流出/入渠道,甚至对国际收支平衡造成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外汇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成因及潜在问题

经常项目“资本化”的成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部分企业受利益驱动,将资本项目故意伪造成经常项目。在当前资本项目部分可兑换、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的背景下,部分资本项目不可兑换或有条件兑换的交易通过虚构贸易背景等方式伪造成经常项目实现跨境收支,规避外汇监管,形成经常项目“资本化”。部分企业受利益驱动,通过虚假、伪造、变造单据,打政策擦边球、利用信息不对称等方式将经常项下的货物流与资金流分离,获取非法投机套利收益,使得经常项下的交易资金出现债权债务性质,表现为“资本化”特征。二是银行为满足客户需求,在创新贸易结算方式时,客观上造成经常项目的“资本化”。随着贸易多元化和新业态的发展,市场主体参与国际交往的方式和需求复杂多变,经常和资本项目交易日益交叉融合。银行作为资金供给者,不断创新贸易结算方式,将经常项目贸易背景与资本项目的债权债务特征资金结合起来,以满足市场主体融资及支付需求。

经常项目收支呈现“资本化”特征,可能成为异常跨境资金的流出/入渠道:一是利用预收、预付货款进行异常资金快速流出/入。部分企业在无真实贸易背景的情况下,以预收、预付货款名义进行大额跨境资金流出/入。二是通过虚构转口贸易、支付海外代付等方式,进行大额异常资金跨境流出入。三是滞留境内外的投资收益顺周期波动,对国际收支平衡造成冲击。这部分滞留资金因其流动的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给外汇监管带来难度,当需求改变或者经济形势发生波动时,这些隐性对外债权或债务可能在短期内集中大额跨境流动,对国际收支平衡造成冲击。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