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

“五期”叠加下中国外贸的“稳”与“变”

来源: 《中国外汇》2018年第17期 作者:李计广 编辑:孙艳芳
“五期”叠加下,中国外贸在求“稳”方面,要做到稳预期、稳政策、稳增速;在谋“变”方面要做到变目标、变工具、变动力。

2018年7月31日,中央提出稳外贸的总体要求。在国内外形势均已发生较大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外贸如何在求“稳”的同时谋“变”,以实现稳中向好的态势?笔者思考如下。

外贸发展环境面临“五期叠加”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异常复杂多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增速连续下台阶,跌破过去长达约20年的两位数高速增长。2009进出口总额首次出现负增长,2010年和2011年在低基数下实现了恢复性增长,2012年至2014年增速均不及预期增长目标,2015年和2016年再次出现负增长,2017年以来虽然呈现出稳定向好的态势,但并不牢固。

外贸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在相应弱化。2009年贸易收入弹性首次出现负值,为-1.95,出口对经济增长呈现出反向拉动作用;2010年和2011年贸易收入弹性有所恢复,分别为2.88和1.60;2012年后,出口增速再次落后于GDP增速;2015年和2016年再次出现负增长,且贸易收入弹性均为-0.28;2017年以来尽管外贸恢复了增长,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大;2018年上半年,净出口对GDP的拉动率为-0.7%。总之,外贸下滑速度之快远超预期,超调幅度大于全球平均水平,已成为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和下行周期的重要因素。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