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章 随笔

我俩的“欢乐颂”

来源: 《中国外汇》2016年第12期 作者:傅勇 编辑:张美思
还好,发生在我身上的这个故事,目前看是个欢乐的结局。

6月初的一个晚上,我们终于第一次见了面。我们同名同姓,后来知道还是同乡,分别出生在淮河上、下游的两个县。

他大我几岁,很健谈,不愧是他们系统的青联主席。他的记性也很好,刚一落座,他就回忆说,2006年,在他还是一名军人(在总参任职)时,偶然间得知了我的博客,并看到了我的一篇关于至少在和平时期军人不创造国民财富的文章。这篇文章触动了他,思前想后,他决定转业。他说当时在我的博客里留言讲述了他的想法,我当时半开玩笑的回复是,希望他慎重考虑,可别因为一篇文章就做这么大的决定。后来,他真地转业到一家央企,做起团委工作,并辗转联系到了我,促成了十年之后的这次相见。

我平静地听着他的叙述,但心里并不平静。我其实并不擅长做选择,特别是帮陌生人做选择。写那篇文章的时候,我从未想过要去影响谁的职业选择,否则也不会写那样的话。毕竟他是国防科技大学的高材生,当职业军人是顺理成章的事。

记得经济学家希克斯和萨缪尔森都说过,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学问。这里的选择主要指资源的配置,使其能发挥最大的效应。往大了说,就是能够增进国民财富和社会福利;往小了说,就是要提高企业效益。经济学是一种有用的分析工具,可以用来分析很多事情,得出有益的启示。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学家是最擅长选择的人。这可能让人失望,特别对于那些认为经济学能帮助人门发财的人。然而,事实的确如此,这就像政治学教授未必更适合当大官,哲学家未必更幸福,诗人也未必更浪漫。

听他说着,我不禁又想起最近的热播剧——《欢乐颂》。这是一部都市励志言情剧。剧中美女高管安迪有一个失联多年的父亲,他的身份——经济学家,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在我印象中,中国还没有一部电视或电影描述过经济学家。《欢乐颂》中的经济学家,安迪的父亲魏国强的形象并不非常正面。他无法忍受因遗传病而发疯的妻子,弃她而去,导致其遭受更多苦难而早早离世。尽管当时魏国强并不知道她已经怀孕,但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安迪的原谅。

我猜测,《欢乐颂》强调安迪父亲“著名经济学家”的职业并非偶然。

首先,这可能是考虑到现在一提到著名经济学家,就立刻使人联想到事业有成、广受追捧。生活中,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即便不是家喻户晓,至少对年轻人来说也是耳熟能详。剧中的魏国强正是这样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然而,经济学在中国成为显学的时间并不长。记得我当年考大学时,报考指南上“经济学”专业的前一个是“经济法”,而在拿到录取通知书前,我一直觉得自己填的是“经济法”而不是“经济学”。不光是我,二十年前,很多人对经济学都并不熟悉,“经济学家”作为一个职业远没有现在普及。如果那时某热播剧说某某是经济学家难免有些突兀,因为可能连编剧、导演也未必知道经济学家是做什么的。

其次,当下经济学家,特别是著名的经济学家,给人的印象并不是特别好。这与文中不那么受欢迎的角色定位也比较贴近。经济学家的主要工作是解释经济现象,但很多时候却被要求或者主动去做预测,特别是做投资,比如股票、黄金等方面的短期预测。预测对了当然皆大欢喜,错了则难免要招人骂。但如果经常做预测,出错几乎是必然的。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人们的认知:既然是经济学家,就应该做出“正确”的预测或选择。希望这种认知能够随着人们对“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理解的深入而有所改变。

我是学经济学的,但谈不上“家”。不过因为不小心影响了人家的职业选择,多少有些忐忑。还好,发生在我身上的这个故事,目前看是个欢乐的结局。这也是我敢赴十年之约的原因。听说《欢乐颂》要拍第二季,我希望魏国强先生能够更受待见。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