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央行超宽松政策为哪般
今年3月10日,欧洲央行超宽松政策进一步加码,常规与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悉数上阵”。常规政策方面,全面调降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时隔18个月再次下调欧元区主要再融资操作利率,从0.05%降至0%的历史最低水平;将隔夜存款利率由-0.3%下调至-0.4%;将隔夜贷款利率由0.30%下调至0.25%。非常规政策方面:一是进一步加码量化宽松(QE)政策。欧央行宣布,扩大资产购买计划规模,从4月份起将每月购债规模由600亿欧元增加至800亿欧元;同时,从今年二季度末开始新增企业债券购买计划,并把非银行企业在欧元区发行的投资级欧元债券纳入购债范围。二是从今年6月份起实施第二轮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持续时间为四年,利率最低与欧元区隔夜存款利率相当。欧洲央行的宽松举动大大超出了此前的市场预期。欧央行意在何为?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带来什么影响?
更多是为了缓解通缩压力
欧洲央行早在2011年就走上了超宽松政策的道路,并越行越远。从政策效果看,欧洲央行的超宽松政策稳定了欧洲金融市场、维护了债务危机国家经济社会稳定,有效化解了欧债危机,对防止欧元区经济衰退产生了一定的积极的作用。受欧债危机影响,欧元区经济2012—2013年连续两年为负增长;但从2014年起,欧元区经济恢复为正增长,2015年复苏势头进一步加快。2012—2015年,欧元区GDP同比增速分别为-0.9%、-0.3%、0.9%和1.6%。2015年,在欧元区19个国家中,绝大多数的经济实现了增长或保持稳定。例如,西班牙在2015年实现了全年3.2%的经济增长,远高于上一年的1.4%,是2007年以来的最大增幅;法国2015年的经济增长率为1.1%,是四年来的最高水平。进入2016年,欧元区经济继续保持复苏势头。Markit的最新数据显示,3月份欧元区制造业和服务业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升至年内高点53.7,而此前的2月份为53。该指数不仅持续维持在荣枯分界线50上方,还高于外界的预估中值53,显示出欧元区经济增长很可能在第一季度末会出现加速。
此次欧洲央行再推超宽松政策,除了巩固经济复苏势头的考虑外,更多是为了缓解通货紧缩压力。虽然欧元区经济自2014年以来持续恢复增长,但通缩压力并未得到缓解。2013—2015年,欧元区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涨幅分别为1.4%、0.4%和0%。2015年以来,在能源价格持续走低的压迫下,欧元区通胀率一直低迷,且自2015年四季度以来,核心通胀率还整体呈现下行。2016年2月份,欧元区CPI同比变化率由1月的0.3%降至-0.2%,自去年9月后再度跌破零;核心CPI同比变化率由1月的1%降至0.8%,远低于欧洲央行设定的2%的通胀率目标。Markit的数据显示,3月份欧元区产出价格再次下降。欧洲央行每个季度发布一期欧元区宏观经济评估报告,其中对欧元区通胀及经济增长的预测,是欧洲央行采取行动的重要依据。而根据3月10日欧洲央行发布的最新预测,欧元区2016年通胀率预计仅为0.1%,较去年12月份的预测低0.9个百分点;2017年和2018年通胀率预计分别为1.3%和1.6%,无法达到2%的通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