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

客观看待金融生态的改变

来源: 《中国外汇》2016年第6期 作者:罗佳 编辑:王莉
银行应在传统企业“互联网+”与“金融+”的转型中,重新树立与企业合作、共赢的关系。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进行着“互联网+”与“金融+”的转型,对银行业形成了全面冲击。银行如何应对金融生态的这一改变?笔者认为,银行应客观看待这一现象,并在这方面建立起与企业合作、共赢的关系。现结合广发银行与海尔日日顺供应链金融平台合作的实践,谈一些体会。

正确看待变化

首先,银行应该看到,制造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有其自身的需求与考量。通过将互联网与供应链结合,制造企业可携手银行向自身的上下游提供金融服务,从而增强原业务体系的收益。例如海尔等传统制造企业目前正积极拥抱互联网络金融,建立起海尔日日顺供应链金融平台(以下简称“日日顺平台”)来统筹销售、配送、仓储、结算等业务,并为平台上所有的企业用户提供直接授信、订单融资等金融服务。这一方面使海尔数以万计的经销商能够借助商业信用和交易信息,降低信贷门槛和借贷成本;另一方面,海尔自身也能借助此平台扩大销售、提高资金周转效率,从而使整个产业链的运行更加健康。

其次,企业与银行携手开展互联网金融可在以下方面补足金融业的发展短板。一是可有效解决制造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推动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实现。2015年5月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10年的行动纲领,而制造业的发展从来离不开供应链融资的支持。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万亿元。随着国家推行中国制造2025,可以预见,未来供应链金融这块传统信贷的蛋糕规模会越做越大。但目前,由于传统金融的门槛较高,尚有大量不能称之为“优质”的供应链金融还没有得到覆盖。鉴此,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与银行联手发展互联网金融,利用大数据技术与银行的资金与渠道资源,使得供应链金融覆盖了更广的受众,从而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