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

“金融+”新生态

来源: 《中国外汇》2016年第6期 本刊记者:白琳
在经济新常态下,能否从发挥协同效应的角度运用“金融+”来深化产融结合,进而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结构转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继“互联网+”之后,“金融+”站上了时代的风口。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红力指出,随着世界地缘政治、社会发展、经济演化、业态成长对金融要求的不断提高,“金融+”作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一种新型金融生态,正在逐步形成;盘古智库学术委员程实则认为,所谓“金融+”,是一种在科技加速进化、时代多元发展、社会复杂裂变、经济深度转型、业态广度糅合共同刺激下生成的新金融生态,并以金融外延扩大和内涵扩展为其核心特征。

“金融+”反映的是金融与实体经济以创新方式深度融合的现实。我国经济面临“三期叠加”,深化改革和结构转型是当前的主题。“金融+”意味着实体经济和金融服务的相互融合,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深度互促,也是对产融结合的全新诠释。在经济新常态下,能否从发挥协同效应的角度深化产融结合,达到“产”和“融”的良性互动发展,进而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结构转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产业转型“金融+

“金融+”是很多企业正在或准备进行的创新尝试。事实上,国内不同性质的企业在自身长期发展过程中,都会根据自身特点和整体战略,布局金融业务。从企业集团内部的金融资源整合(如建立财务公司作为金融平台),到通过参股、控股购并金融资源,再到成立金融集团,众多实体企业都在结合自身发展和时代特色不断尝试如何推进“由产到融”的演进。这其中既包括招商局、中信、中海油、中粮、华润、海航等国企龙头,也包括海尔、苏宁、万达、京东等市场化的民企巨头。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