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演变

英镑存在“特里芬难题”吗

来源: 《中国外汇》2025年第14期 作者:徐龙强 编辑:白琳
根据古典金本位时期英国国际收支、黄金储备和英镑币值稳定情况分析,英镑在这一时期并没有面临“特里芬难题”所提出的两难困境。

20世纪50年代,罗伯特·特里芬针对布雷顿森体体系的缺陷提出了有前瞻性的预测:如果美国能够纠正其持续存在的国际收支赤字,那么以每盎司35美元的价格生产出的黄金,将不足以维持全球储备的增长;但如果美国继续运行赤字,其对外负债将不可避免地超过其按需求将美元兑换为黄金的能力,从而引发一场“黄金与美元危机”(Triffin,Gold and the Dollar Crisis:Yesterday and Tomorrow,1978)。这一判断被奥斯卡·阿尔特曼在1961年概括为“特里芬难题”(Altman,Professor Triffin on International Liquidity and the Role of the Fund,1961)。“特里芬难题”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存在的矛盾,要通过长期国际收支逆差来满足全球流动性需求,这将导致美国的储备资产不断下降、国际收支状况日益恶化;而要保证美元的币值稳定和国际货币制度的稳定,这又要求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长期的顺差。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期,英镑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在国际贸易结算、跨境支付方面、全球外汇储备等方面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一时期的英镑是否与半个世纪多后的美元同样存在“特里芬难题”,值得探讨。

 

英镑时代是否存在“特里芬难题”

美元“特里芬难题”的两大关键要素是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与黄金储备情况: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国国际收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持续逆差,黄金储备持续流失,私人市场美元持续贬值。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流动性角度定义的美国国际收支持续赤字从20亿美元升至40亿美元,到1970年、1971年,赤字分别高达200亿美元、300亿美元(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1984)。与此同时,美国的黄金储备持续流失,从1949年底的182亿美元下降到1958年底的不足50亿美元,1950—1957年间黄金储备平均每年减少13亿多美元,仅1958年就减少了近30亿美元。由此,人们开始对国际净储备地位不断恶化的趋势产生忧虑(特里芬,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1960)。1960年10月,私人市场黄金的价格飙升至40美元/盎司,并在次月肯尼迪赢得美国总统大选之后,黄金价格进一步上涨(艾肯格林,资本全球化:一部国际货币体系史,1996)。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