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视界

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探析

来源: 《中国外汇》2024年第10期 作者:潘华键 宋敏 李文鹂 张仕铭 编辑:韩英彤
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具有贸易流、货物流、资金流“三流分离”以及境内海关数据缺失的特点,银行应在守好风险底线的前提下积极开拓此类业务,为合规企业优化单据审核提供便利,实现银企双赢。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国内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和贸易流中逐步发挥出主导优势。企业通过在全球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资源,在境外开展贸易、生产、建设等经济活动,实现降低成本、增加贸易机会、提升竞争力等目的,并衍生出多种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模式。目前,该模式在大宗商品贸易、纺织服装、对外承包工程等领域迅速发展。政府部门亦持续在政策方面发力,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2021年12月发布了《关于支持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给银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根据《通知》,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交易所涉货物不进出我国一线关境或不纳入我国海关统计的贸易,包括但不限于离岸转手买卖、委托境外加工、全球采购、承包工程境外购买货物等。笔者将基于具体案例对上述四种贸易模式进行分析,提供业务发展建议,以便银行更好地把握相关业务。

 

离岸转手买卖

离岸转手买卖是指我国居民从非居民处购买货物,随后向另一非居民转售同一货物,而货物未进出我国一线关境的交易模式。相较于转口贸易,离岸转手买卖对货物不进出我国一线关境进行了限定,可以看作是转口贸易的一种重要形态。目前,该模式集中于以油品为代表的大宗商品贸易,并在海南、厦门、苏州等政策支持力度较强的早期试点地区迅速发展。典型场景为国内企业利用当地税收减免及贸易便利化政策,设立子公司集中运营企业离岸转手买卖业务,以降低物流和运营成本,增加贸易机会。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