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融资热点

国内信用证融资期限问题辨析

来源: 《中国外汇》2024年第8期 作者:薛键 编辑:韩英彤
只有厘清了国内信用证的各个时间节点和期限,才能深入地理解国内信用证的业务逻辑,才能更好地运用国内信用证以及福费廷等融资产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国内信用证自推广以来,不但成为国内贸易的一种通用结算方式,更成为国内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项下实现贸易融资的重要载体。真实贸易背景下的信用证贸易融资,能给买方提供资金便利,提升社会需求,也能为卖方提供备货的资金,加快应收账款回收,增进有效供给。

在所有的贸易融资中,融资期限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国内信用证的融资期限设置尤为重要。2016年版的《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以下简称《新结算办法》)实行之后,原来6个月的付款期限延长为1年,这一期限的改动直接推动了国内信用证作为结算产品和贸易融资工具的蓬勃发展。

不过,虽然大多数人知道目前国内信用证的期限最长为1年,但在实务操作中还是会遇到各种国内信用证融资期限的细节问题,如国内信用证的有效期、期限、日期计算等问题。在信用证期限计算方面,不同的计算方式会带来不同的实际时间长度。假如计算不当,则可能违反监管规定。

因此,对于国内信用证融资期限背后的有效期、“1年期”等各种期限问题,银行同业有必要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只有厘清了国内信用证的各个时间节点和期限,才能深入地理解国内信用证的业务逻辑,才能更好地运用国内信用证以及福费廷等融资产品,从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