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理论与政策研究

人民币综合理论公允价值模型与汇率风险管理

来源: 《中国外汇》2024年第3期 作者:白雪石 李梦涵 郭亮

【内容摘要】境外投资是实现国内储蓄保值增值、增强我国人口老龄化挑战应对能力的重要手段。2015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中间价形成机制进一步强化。本文以“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中间价形成机制为基础,比较我国与篮子货币所在经济体的经济与市场基本面相对关系,使用国际收支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巴萨效应、利率平价理论以及国际费雪效应等5个经典汇率决定理论,结合市场收盘汇率确定人民币相对一篮子货币的公允价值。为更好地体现市场供求的影响,本文利用出境游客总数和市场波动率指数等市场因素,对公允价值模型进行校准,并基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在公允价值区间的相对水平,构建了境外资产的汇率宏观动态对冲策略。结果显示,相较于100%对冲和0%对冲,宏观动态对冲策略具有更高的总体回报和夏普比率。研究表明,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下,金融机构境外投资的汇率风险能够得到有效管理,应进一步强化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做好汇率风险管理,以投资促合作的方式引进成熟经济体应对老龄化的产品和模式,把握机遇做好全球资产配置。

【关键词】一篮子货币稳定 市场供求 境外投资 动态对冲策略

一、引言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2001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超过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约1000美元。2022年,65岁老年人口占比达14.9%,已迈过联合国划定的14.0%“老龄社会”门槛;人均GDP达到12741美元,仍低于世界银行划定的13205美元的高收入国家人均GDP下限。这意味着中国在财富积累还不充分的情况下,就面临着老龄化带来的巨大挑战。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