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金融业务新年展望

贸易融资稳健扎实发展

来源: 《中国外汇》2024年第2期 作者:汤志贤 编辑:韩英彤
新一年,银行把握好机遇的前提是妥善处理好发展和风险控制关系,并围绕特殊经济区域和创新政策、场景和产品、客户和行业、合规和风控、技术和效率多方发力。

回顾2023年,全球贸易环境波诡云谲,叠加美联储四次加息、地缘政治冲突延续、境内境外货币政策差异凸显等因素,贸易融资于波折震荡中寻求发展空间。展望2024年,外部形势预计对给银行贸易融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机遇与挑战并存。笔者认为银行把握好机遇的前提是妥善处理好发展和风险控制关系,围绕特殊经济区域和创新政策、场景和产品、客户和行业、合规和风控、技术和效率多方发力。

2023年银行贸易融资震荡中前行

人民币贸易融资取得历史性进展。随着人民币在全球贸易中结算收付比重增大,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愿意使用人民币作为贸易融资币种的企业越来越多。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2023年1—11月,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中,以人民币计价的收支合计约37.8万亿人民币,同比增幅16%。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3年1—9月,中国货物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收付的金额总计7.7万亿元,在同期货物贸易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量中占比24.4%,同比增长7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最高水平。在此背景下,人民币贸易融资体量迅速增加,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2023年9月,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占比为 5.8%,同比上升 1.6 个百分点,超越欧元排名升至第二。

市场主体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意识明显增强,跨境联行贸易融资模式发生转向。2023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总体保持平稳,根据海关总署网站公开数据,2023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商品贸易总值约为37.96万亿元人民币,与上年持平;若按美元计则为5.41万亿美元,同比下降5.6%。受货币政策取向不同等因素影响,境内境外利率形势差异显著;硅谷银行倒闭、瑞士信贷银行被收购、巴以冲突等突发事件,加剧了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全年欧元兑美元汇率上涨约3%,日元兑美元则贬值约7%。对此,市场主体愈发意识到在贸易总量不发生大幅增长的客观条件下,有必要对存量市场进行优化。从实践来看,有两个趋势较为明显:一个趋势是部分企业在原有基础上,更加注重结合境内境外两个市场差异和特点,获取银行提供的涵盖利率、汇率及其他工具的综合服务方案,协助其改善跨境经营财务结构,提高财务回报水平。如部分企业在境外建立综合运营平台,或更加重视发挥原有境外销售平台的作用,将境外端平台作为境内和境外的中间连接点,通过该连接点与银行开展更灵活的贸易融资业务合作,在原有合作模式上,增配全球现金管理、跨境供应链、背对背信用证、外汇衍生产品等服务。另一个趋势是美联储开启加息通道以来,境外美元、港币、欧元等币种筹资成本大幅上升,境外银行外币贸易融资报价优势不再明显,考虑税收、操作运行等方面成本,境内银行选择与境外银行合作开展联行贸易融资的动力减弱,纷纷转向使用自有资金,不少银行跨境联行联动贸易融资发生额和余额下降。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