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人民币跨境使用

走近中国印度尼西亚本币结算合作框架

来源: 《中国外汇》2023年第19期 作者:叶炯辰 李婷 马胜男 陈雪松 编辑:章蔓菁
中国印度尼西亚本币结算合作框架有力推动了人民币和印尼卢比在两国贸易和投资结算中的使用,同时也为中国继续深化与其他东盟国家的货币金融合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不断密切,双边贸易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中,印度尼西亚(下称“印尼”)作为东盟最大经济体,于2021年超过新加坡成为中国在东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国,双边贸易额超过1200亿美元。2021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与印尼央行正式启动中国印度尼西亚本币结算合作框架(下称“中印尼LCS”),并同步推出人民币/印尼卢比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下称“CNY/IDR区域交易”),开启了两国货币合作的新篇章。

中印尼LCS框架设计

近年来,为减少对单一货币的依赖,更多使用本国货币,东盟国家开始探索本币结算,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之间签署了本币结算协议。2020年9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印尼央行签署《关于建立促进经常账户交易和直接投资本币结算合作框架的谅解备忘录》。2021年9月,双方正式启动中国与印尼双边本币结算机制,成为两国央行深化货币金融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中印尼LCS对于促进两国贸易投资便利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该框架下,中国和印尼两国央行分别指定若干家商业银行作为特许交叉货币做市商(Appointed Cross Currency Dealers,下称“ACCD银行”),中国ACCD银行可以在本币结算框架下为有需要的中国境内企业办理人民币对印尼卢比的直接兑换。相较传统模式,LCS机制具有明显优势:仅需一次换汇,有助于大幅度缩短汇款到账时间,提高汇款效率,同时有效规避换汇过程中的外汇风险,降低融资成本。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