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对东南亚货币直接交易发展探析
近年来,中国和东南亚经贸关系不断密切、合作领域持续拓宽,为金融合作的巩固和加强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22年末,中国已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老挝、新加坡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在东盟10国实现全覆盖,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将人民币资产纳入外汇储备。作为金融合作的重要安排之一,人民币对东南亚货币直接交易对于促进双边本币合作,推动人民币在东南亚的跨境使用具有重要作用。笔者聚焦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东南亚国家货币直接交易的发展历程与现存挑战,以期更好发挥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在“连接境内外、融通本外币”中的积极作用,助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深化金融合作。
意义:直接交易助力直接兑换
“直接兑换”与“直接交易”均指人民币对非美货币的直接汇兑业务。其中,“直接兑换”指向柜台市场(即客户与银行)间的兑换服务,“直接交易”指向金融机构间的同业交易。传统上,全球货币体系以发达经济体货币为核心,美元长期以来占据国际贸易主要计价和结算货币地位,人民币对非美外币多需以美元为媒介进行间接交易。近年来,伴随人民币国际地位持续提升以及相关金融基础设施、机制安排的日益发展,人民币已经能够与多种东南亚货币一步完成汇兑交易。对于企业而言,通过开展人民币与东南亚货币的直接兑换,无需再通过中间货币进行拆分转换,有助于提升业务效率、降低汇兑成本。
此外,直接兑换还有助于降低市场主体面临的汇率波动风险。纵观全球外汇市场走势,马来西亚林吉特、泰铢等东南亚货币对人民币的汇率波动远低于这些货币对美元的波动水平。例如,过去5年马来西亚林吉特对美元即期汇率累计变动幅度为-13.17%,对人民币即期汇率累计变动幅度仅有-6.71%;同一时期,泰铢对美元即期汇率累计变动幅度为-9.71%,对人民币即期汇率累计变动幅度仅有-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