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市场驱动 推动东南亚人民币跨境使用深化发展
多年来,人民币国际化以市场驱动、企业自主选择为基础,为实体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人民币支付货币功能、投融资货币功能、储备货币功能、计价货币功能稳步提升。在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往来愈发密切的背景下,银行、企业对于东南亚人民币跨境使用前景持有怎样的看法?哪些因素主导了市场主体的人民币使用意愿?人民币在东南亚的生态链建设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进一步完善?本期《中国外汇》执行主编荣蓉对话中国建设银行(马来西亚)有限公司董事长陆洋和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化学”)所属财务公司董事长卢涛,以期从市场角度共探东南亚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未来。
《中国外汇》: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双边经贸往来不断密切。而在人民币跨境使用方面,根据央行发布的《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除新加坡外,其他东南亚国家尚不是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主要区域。二位如何看待人民币在东南亚跨境使用的进展和前景?
陆洋:观察人民币在东南亚的跨境使用,不仅要看横向的份额占比,也要看纵向的增长率,在经常项下、直接投资项下,近年来人民币对东南亚的跨境收付规模均保持了稳步增长,这充分说明了人民币在东南亚跨境使用的潜力。与此同时,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双边本币结算等一系列协议的签署,也为人民币在东南亚的跨境使用提供了良好环境。未来,中国与东盟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深度融合和金融合作的持续加深,将为人民币在东南亚的跨境使用提供坚实支撑。
一方面,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落地实施,中国和东盟充分发挥产业互补优势,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稳定产业链供应链,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加大在东南亚的投资和生产布局。其中,中高端制造业的国内龙头企业为规避汇率风险,往往更倾向于在跨境支付中使用人民币,企业自身的行业地位也使其在结算币种选择上拥有更大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