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章 外汇管理改革

全球经常账户变动趋势及启示

来源: 《中国外汇》2022年第21期 作者:邓苑菁 编辑:章蔓菁
在延续了近20年的波动上行态势后,受疫情、贸易数字化、区域贸易协定、发达经济体刺激政策、地缘政治、碳关税等多项因素的影响,全球经常项目收支规模走势预计将更加复杂。

过去20年,伴随全球化的推进,全球经常项目收支规模总体呈波动上行态势。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产业链调整等因素影响,全球经常项目收支总额出现回落。对此,有必要通过对经常账户历史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研判全球经常账户变动趋势,进而为我国夯实外贸发展基础、优化经常账户收支结构提供参考。

全球经常项目收支变动趋势

从总量看,近20年来全球经常项目收支规模总体呈波动上行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见附图),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全球经常项目收支总额从2001年的2008.5万亿美元波动上升至2018年6963.7万亿美元的历史高位。2018年以来,受经贸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经常项目收支规模回落至2020年的6189.5万亿美元。

Snipaste_2022-11-14_15-23-12.png

从结构看,货物及服务贸易收支总额逐步扩大,成为推动全球经常项目收支规模增长的主力。随着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全球商品贸易快速发展,带动货物贸易收支总额持续扩大。与此同时,全球生产服务网络的扩张进一步拓展了服务贸易的发展空间。IMF数据显示,全球服务贸易收支总额从2001年的356.8万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1152.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6%。

从国别看,全球主要经济体经常项目收支格局各异。除个别年份外,以G7经济体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经常项目持续逆差,但2008年以后这些国家的经常账户调整步伐加快,逆差规模有所收窄。亚洲地区凭借人力、土地等资源禀赋扩大出口优势,经常项目顺差规模在2007年达到历史高位,后虽有回落,但2013年后再度反弹。中东和北非作为全球重要产油区,经常项目收支差额与石油价格密切相关。

全球经常账户变动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正向因素:疫情影响消减、贸易数字化、区域贸易协定

随着疫苗接种逐步推进以及特效药投入使用,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预计有所消减,推动全球经常账户收支规模增长。据牛津大学统计,截至2022年7月22日,全球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近122.8亿剂次。随着“疫苗+特效药”成功投入使用,疫情有望得到进一步控制,推动贸易、旅游以及投资活动逐步恢复,改善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状况。

贸易数字化转型有望成为全球贸易增长新引擎。一方面,数字化技术推动货物贸易收支规模进一步扩大。世界贸易组织(WTO)预计,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全球B2C跨境电商贸易额将从2019年的7800亿美元上升至2026年的4.8万亿美元。另一方面,随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互联网应用加快普及,全球数字鸿沟逐步缩小,预计将带动数字服务贸易份额的上升。根据WTO的测算,如果发展中国家充分应用数字技术,2040年其全球服务贸易份额或增加15%,从而改善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局面。

碳中和将重塑相关国家的出口竞争优势,影响全球贸易格局。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占全球发电量的90%。全球减碳进程的加速将带动清洁能源发电设施进出口贸易额增长。相关制造业大国产业链协作水平高、综合制造成本低的优势将更加凸显,或重塑其出口竞争优势,影响全球贸易格局。

此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区域性贸易协定的生效将加强区域经贸一体化,提高区域内贸易活力,推动区域内贸易规模增长和相关国家经常账户顺差扩大。

负向因素: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地缘政治因素、碳关税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叠加部分国家持续推行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或加大全球经常账户收支规模的波动,并加剧相关国家的经常账户失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美国实施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引发国内需求快速增长和通胀预期抬升,促使美国经常账户逆差进一步扩大。此外,在疫情持续扰动下,国际能源及食品高企,或降低全球实际收入和进口需求,对以能源贸易为主的国家而言,其经常账户波动或进一步加剧。

地缘政治因素叠加贸易保护主义蔓延,加剧全球经常账户失衡。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发布的《2021年度全球经贸摩擦指数报告》显示,2021年主要经济体间的经贸摩擦呈上升趋势,受经贸摩擦影响的产品覆盖范围高达92.9%。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或将抑制出口增长、阻碍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弱化技术溢出效应,阻碍全球经常账户收支规模增长。

碳关税对发展中经济体的溢出效应或影响其经常账户差额。发展中国家在气候政策制定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通常更加依赖高碳产品出口。欧盟“碳关税”落地后,短期内对欧盟出口规模大、产品碳排放高的国家将面临出口下滑的风险。此外,如果欧盟将碳关税适用范围扩大至所有行业,且将间接排放纳入含碳量计算,或将削弱发展中国家在纺织服装、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领域的出口优势,导致发展中国家经常账户顺差收窄。

相关政策建议

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全球经常项目收支规模变动趋势将更加复杂。从历史经验看,经常项目顺差国大部分具备较强的商品竞争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的产业结构和适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经济政策。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优化经常项目收支结构,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加快培育制造业新优势,夯实货物贸易顺差基础。发挥政府导向作用,构建有利于企业转型与创新的制度环境,通过金融、财税等政策引导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激励企业加快绿色转型,提高企业应对碳达峰碳中和的适应能力;支持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提升生产管理效率;鼓励企业提高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

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经常账户收支结构。推动服务贸易向标准化、品牌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推动资金、人才、技术对接,提升企业承接服务外包的能力,带动优质服务出口;抓住数字贸易发展机遇,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和数字贸易规则,提升数字安全管理和数字产权保护,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完善配套服务,助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提高对外投资收益。搭建相关信息服务平台,便利企业了解投资目的地经济社会环境、投资政策信息;组织开展跨境投资风险管理培训与交流,支持企业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引导企业专注主业发展,完善汇率风险管理。培育企业“风险中性”理念,提高广大中小微外贸企业对汇率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鼓励银行丰富汇率避险产品和服务,支持中小微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借助RCEP等区域贸易协定推动双边本币结算,增强人民币需求粘性;把握数字货币发展契机,进一步提升人民币跨境投资及贸易结算效率。

作者单位:外汇局广东省分局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