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涉疆法案》生效对中企的影响及应对
来源:
《中国外汇》2022年第18期
作者:
编辑:王亚亚
《涉疆法案》的生效,进一步“倒逼”特定产业的企业开展大规模的溯源调查,增加对涉疆供应链的限制和排除。对此,中企既要在短期内做好直接应对,长期来看也需进一步完善公司的合规管理体系。
美国所谓的《维吾尔族强迫劳动预防法》(Uyghur Forced Labor Prevention Act,下称“UFLPA”)于2021年12月经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生效,其具体实施阶段配套的《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进口商操作指引》(U.S.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 Operational Guidance for Importers,下称《进口商指南》)《防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强迫劳动开采、生产或制造的货物进口战略》(Strategy to Prevent the Importation of Goods Mined,Produced,or Manufactured with Forced Labor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下称《战略报告》)也在2022年6月陆续发布。
UFLPA及其相关配套文件(上述文件合称《涉疆法案》)的生效,进一步“倒逼”特定产业的企业开展大规模的溯源调查,增加对涉疆供应链的限制和排除。而美国进口商及其国内企业为了保证供应链稳定以及交收货、工程施工等正常运行,极端情况下甚至会考虑逐渐更换相关中国供应链企业。因此,这一系列动作,使得《涉疆法案》成为美国限制中国关键出口商品、重振其国内经济以及保护其国内产业的新型法律工具。
本文将结合笔者处理相关案件的实务经验,从中企经营和应对的角度,梳理《涉疆法案》的重点内容及其近期执法动态,为中企提供总体应对策略和合规建议。
《涉疆法案》重点内容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