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

NFT的中国化:数字藏品行业合规之路

来源: 《中国外汇》2022年第12期 作者:肖飒 王国全 编辑:白琳
当NFT脱掉金融属性的“外衣”时,才能立足于我国本土,成为一枚发挥自身文创艺术价值的数字藏品。

如果将“野蛮生长”作为我国数字藏品行业2021年的关键词,那么2022年的关键词则是“规范发展”。无论是2022年4月1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布的《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下文简称《倡议》),还是4月22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宣判的“中国NFT侵权第一案”,都可以得出明确方向:国内数字藏品行业的监管正在从行业自律走向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多元并举,展现出我国维护金融稳定、为数字藏品行业“定规立矩”的决心。从这一角度来看,我国数字藏品行业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是否做好合规将关乎平台的生死存亡。

从NFT到数字藏品:去金融化

NFT全称为Non-Fungible Token,中文直译叫“非同质化通证”。它是从区块链中铸造出来的特殊代币。我们可以使用NFT来对某一图像、音乐、视频作品的所有权进行确认和记录。对于NFT的法律性质,目前无论是我国还是世界范围内尚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

NFT与数字藏品是否等同?《倡议》发布后,不少相关从业者指出自己是“数字藏品从业者”而非“NFT从业者”。从技术层面来看,这种区分无异于掩耳盗铃,因为无论如何包装,“数字藏品”或“数字艺术品”都是一种“非同质化通证”,即NFT。NFT与数字藏品处于很明显的种属关系,但若从价值取向层面试图将NFT与数字藏品进行切割,则是一条可以探索的道路。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