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察

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背景下的新兴市场跨境资金流动

来源: 《中国外汇》2022年第7期 作者:栾稀 编辑:张美思
美联储紧缩预期升温以来,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资金流入出现下滑趋势,大宗商品出口国仍保持资金流入;美联储开启加息进程后,预计新兴经济体资金流入形势将进一步分化。

北京时间2022年3月17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加息25bp,此举符合市场预期。此次美联储加息开始于美国经济复苏、就业市场强劲之际,加息将导致资本回流美国。自2021年下半年美联储紧缩预期升温以来,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资金流入逐渐下滑,资本流出主要集中在亚洲和中东欧地区;与此同时,高通胀使得大宗商品出口国仍保有资金流入,2022年以来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则进一步加速了这一态势。预计未来在美联储加息、地缘政治风险持续的背景下,资金仍将加速回流美国,基本面脆弱和受到相关风险影响的新兴经济体仍面临资金流出的风险。

美联储对通胀和就业的判断促使其对加息表态“鹰派”

在3月17日宣布加息后,美联储最新的点阵图显示,2022年美联储加息次数大幅增加至7次,且有7位委员认为应该加息7次以上,远超市场预期;2023年年底利率中值抬升至2.8%,高于长期中性利率水平。这背后主要基于美联储对于美国通胀及就业市场形势的判断。

美联储在货币政策声明中提高了通胀预测值,预计未来三年美国通胀预期均在2%以上。美联储在声明中认为,通胀是广泛的(broader price pressures)且会持续较长时间,并在经济预测中大幅上调对通胀的预测。具体来看,美联储将2022年底美国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PCE)的通胀预期值上调至4.3%(前值为2.6%),2023年和2024年的预期值分别上调至2.7%(前值为2.3%)和2.3%(前值为2.1%)。2022—2024年美国核心PCE通胀分别上调至4.1%(前值为2.7%)、2.6%(前值为2.3%)和2.3%(前值为2.1%)。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三年,美联储均将容忍通胀在2%的水平以上。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