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经济
穿越风险激流 稳固宏观大盘
来源:
《中国外汇》2022年第7期
作者:
编辑:孙艳芳
国际形势变化给我国的“稳增长”目标增加了一定不确定性,但由于外部风险并非在无序扩散,整体风险相对可控,我国当前宏观政策足以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变化。
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
这是对2021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外部形势变化的最新概括。当前,欧洲采取“与病毒共存”策略,美国承认对通胀的误判并加快收紧货币政策,俄罗斯在乌克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意味着这三个大型经济体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段中,几乎同时触发了疫情、通胀和地缘政治三大外部风险,并且相互交织、形成共振。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这三大外部风险并不是一个平行关系,而是存在着影响范围的不同。欧美放松抗疫政策带来的疫情再度扩散的风险是全球性的;通胀风险虽然分散在全球各地,但包括我国在内的部分亚太经济体的通胀水平仍然比较温和;地缘政治冲突的范围看似最小,仍限于俄乌两国,但围绕着这一局部战争衍生的经济金融制裁和国际政治较量,又使得个别国家的地缘政治冲突形成“涟漪效应”,再度扩散至更大范围的通胀风险和更加严重的疫情风险(见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