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经济

积极施策有效扩大内需

来源: 《中国外汇》2022年第7期 作者:连平 罗奂劼 编辑:孙艳芳
结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当前经济的运行情况来看,扩大内需需要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相结合共同发力的预期目标,同时应把握四个重点和解决五个难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步伐的加快,消费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持续得到提升,消费增长潜力值得深入挖掘。与此同时,仍然需要充分肯定投资具有稳定经济增长和维持内需扩张的关键作用。推进投资提质增效和拓展有效投资空间,既符合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要求,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房地产市场运行与投资和消费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推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需要把握好促进消费和提升投资过程中的重点,发现和解决难点问题,使得扩大内需更好地落到实处。

内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贡献日趋重要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出显著变化。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出口主要对应外需,而投资和消费主要对应内需,内外需协调配合共同促进经济增长。结合中国经济的结构和发展来看,在外需受到较大冲击且容易被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内需不但是总需求的基本盘,更是在总需求中占比不断扩大的成长盘。从国际经验看,任何一个大型经济体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都是以国内需求和国内市场为主体的,外部需求和国际市场只是国内市场和国内需求的延伸和拓展。扩大内需主要涉及三大领域:既要加大投资,也要扩大居民消费,还要发展房地产;房地产行业发展既拉动投资,又扩大消费。

自2000年以来,中国内需呈现出三个明显变化。一是对外依存度显著下降,内需对经济的贡献持续扩大。二是从投资和消费共同拉动内需和经济增长向主要依靠消费拉动转变。三是房地产对投资和消费依然保持重要影响。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通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挥自身劳动力充裕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基于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面向广大的外需市场推动出口和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最初几年中,中国的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并在2006年达到了68%的最高水平,贸易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在2007年曾一度高达8%左右。此后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趋势的愈发明显以及我国经济自身向高质量转型发展需求的提升,使得对外依存度下降至如今30%左右的水平,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也降至3%左右的水平。我国开始逐渐进入依靠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阶段。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