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金融发展

推进浦东离岸金融体系建设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行稳致远

来源: 《中国外汇》2021年第16期 作者:王敏 编辑:韩英彤
当前,应借助浦东离岸金融体系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进一步活跃金融创新,进而强化金融市场体系对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支撑能力。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取得稳步发展。2020年年末,中国银行离岸人民币指数达到1.54%,连续两个季度刷新历史高位;人民币在离岸市场存、贷、投、融及交易、储备等方面的综合使用份额,是2011年的四倍多。功能齐全、深度和广度不断得到拓展的离岸人民币市场,正在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越来越重要的依托。《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开放 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构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离岸金融体系”,这给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

促进离岸贸易  服务实体经济

《意见》提出,浦东新区要“发展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重要枢纽”。据统计,2020年上海口岸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球的3.2%以上,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1年保持世界第一;落户上海的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到771家,上海在国际贸易和物流的枢纽地位更为突出。

浦东发展离岸金融体系,有助于进一步强化上海的枢纽地位,推动总部经济向“更高能级”发展。上海所承接的货物贸易集散枢纽职能,较大程度上仍集中于中国与全球其他地区间的双边贸易。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有着拓展多边贸易、强化国际分销网络的可观潜力。但囿于国内较为强调资金流、订单流和物流高度一致的跨境交易监管要求,这一潜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通过建设离岸金融体系,并匹配与离岸需求相适应的灵活监管环境,为国际贸易提供更为灵活的支付方式和支付路径选择,为多边交易模式提供更完善的配套支持,就可以使地区总部组织和管理订单中心、生产中心、贸易中心、结算中心之间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更加顺畅,从而进一步强化上海服务多边贸易的能力,增强其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枢纽地位。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