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新兴市场货币二十年

来源: 《中国外汇》2021年第3-4期 作者:杨盼盼 编辑:张美思
“低汇率”是新兴经济体货币过去二十年走势的重要特征,表现为汇率水平值和波动率的下降,也可被视为构成全球经济“三低一高”格局的重要部分。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当年7月起,危机开始席卷东亚和东南亚各国。危机经多个阶段,动荡持续近三年,对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影响甚至持续至2002年。危机并未局限于东亚地区,而是呈现出向其他地区扩散的特征,对俄罗斯和拉美国家都产生了系统性冲击。在2002年之后至今的近20年时间里,主要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整体有升有贬,部分时期也出现过较大幅度的贬值,但新兴经济体并未出现系统性金融危机。尽管如此,新兴市场货币的风险及前景仍是各界关注的话题。2020年,全球经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金融市场出现剧烈动荡,新兴市场货币的现状及前景再次引发讨论。为了更好地判断其未来形势,笔者将对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新兴市场货币的长期历史走势进行回顾。

在新兴市场国家样本的选取方面,笔者重点选取三类新兴市场经济体:第一类是东南亚国家,包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和马来西亚;第二类是中南美洲国家,包括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第三类是不在前述两类区域内的其他二十国集团(G20)的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包括印度、南非、土耳其和俄罗斯。同时,笔者将采用三重视角进行分析:一是水平值视角,即货币走势的相对强弱和趋势;二是波动值视角,即货币的波动程度有多高(货币的剧烈调整是危机的重要来源);三是周期性视角,即在过去二十年中新兴市场货币走势的阶段性特征。

水平值的角度:货币总体走弱

从水平值的趋势来看,2000—2020年,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总体走弱。以2000年1月末的汇率水平为定基100,计算各个国家的货币相对于美元的汇率指数。在上述11个经济体的货币中,仅有泰铢在2000年后总体呈现升值态势,2020年12月的汇率指数为125.1;其余新兴经济体货币2020年12月的汇率相对于20年前均呈走弱态势。按照国家类别划分,中南美洲国家货币走弱最多,其中阿根廷比索至2020年年末的汇率指数仅为1.2,巴西雷亚尔和墨西哥比索分别为34.7和48.5;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幅度相对较高,印尼卢比、菲律宾比索和马来西亚林吉特2020年12月的汇率指数分别为52.7、84.1和94.6;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也普遍走弱,印度卢比、南非兰特、土耳其里拉、俄罗斯卢布的汇率指数分别为59.8、43.1、7.6和38.6。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