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

个人理财需防范衍生产品风险

来源: 《中国外汇》2020年第10期 作者:沈子荣 官佳莹 编辑:白琳
个人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前,要充分了解其内嵌的衍生产品的价值和潜在风险,并通过正规销售渠道和销售人员,选择符合自身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

随着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理财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型变化。适逢资管新规过渡期,银行理财纷纷转型,保本理财产品逐渐退出,净值型产品发行规模不断提升,不合规非标资产持续压降。在金融科技蓬勃发展和利率下行趋势下,银行理财面临着更加激烈的业内和业间竞争。为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提升理财产品的竞争力,衍生工具将被更广泛地运用。

现阶段,内嵌衍生工具的理财产品在银行理财市场中的占比并不高,但未来发展前景广阔。面对银行理财已经打破“隐性担保、刚性兑付”,个人投资者需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和专业的知识水平,在购买理财产品前,要充分了解其内嵌的衍生产品的价值和潜在风险,并通过正规销售渠道和销售人员,选择符合自身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正在向投资型、净值型转型

根据《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8年第6号)的相关规定,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按照约定条件和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投资者支付收益,但不保证本金支付和收益水平。理财产品,按募集方式的不同,分为公募理财产品和私募理财产品;按投资性质的不同,分为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权益类理财产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产品和混合类理财产品;按运作方式的不同,分为封闭式理财产品和开放式理财产品。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