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4月出口超预期背后的隐忧
来源:
《中国外汇》2020年第10期
作者:
中国进出口贸易占全球贸易的近四分之一,已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海外经济衰退不仅会影响中国外需,还会增加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按美元计价,2020年4月,我国出口同比上升3.5%,较3月的-6.6%大幅回暖。其中,中国对美国、日本、东盟出口全线上升,但对欧盟出口同比下滑4.5%;纺线、织物、塑料、计算机、医疗器械增速较高,服装、鞋类、箱包、手机跌幅较大。可以说,在当前外需依然疲弱的背景下,4月中国出口反弹超出预期。在笔者看来,这主要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有关。
第一,海外疫情扩散之下,中国成为全球防护物资的供应中心,相关出口大幅上升。3、4月份,中国国内疫情形势好转,产能扩大;与此同时,海外疫情加剧,各国对防护物资的需求大幅上升。在此背景下,4月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如口罩、无纺布防护服)出口146.2亿美元,同比增长49.4%;医疗器械(如呼吸机)出口15.1亿美元,同比增长50.8%;塑料制品(如塑料防护服)出口62.7亿美元,同比增长63.8%。
第二,海外居家办公、居家娱乐等需求推升计算机出口大增。4月,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主要是计算机)同比大增50%,对4月出口增长的贡献在各商品中最高。其原因很可能是疫情下海外居家办公、居家娱乐等计算机使用需求大增,导致经销商补库存,又恰逢中国疫情形势好转后产能恢复,四月集中出货。但此种需求激增可能不会持续太长时间,特别是一旦疫情持续引发企业倒闭、失业攀升、居民资产负债表受损,对此类耐用品的需求大概率将迅速回落。
第三,前期低基数也对4月中国出口数据造成了一定的扰动。2019年4月,受中美贸易摩擦、全球需求较弱以及日本天皇即位“超级小长假”的影响,中国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下降2.7%,对美、日出口均为两位数下滑。低基数下,中国对美、日出口均有反弹,对日出口更是同比回升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