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承压下行且波动加大
来源:
《中国外汇》2018年第24期
作者:
编辑:张美思
2018年,在全球经济增长整体放缓的大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整体承压,且波动性有所加剧。
2018年,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流动性持续收缩、政治风险频发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呈现明显分化态势:美国在减税刺激措施的支撑下,经济稳健扩张;但欧洲经济则表现疲软,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也整体承压。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避险情绪上升的背景下,需求不足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回落。2018年,反映一揽子全球大宗商品行情的CRB指数呈现先涨后跌走势。截至2018年12月7日,该指数全年下跌5.04%。而从原油、黄金、工业金属、有色金属等具体品种的走势看,不同的品种受不同的基本面因素影响而有所分化,但整体而言,波动性都有所加大。以下笔者将结合不同品种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对2018年大宗商品市场进行回顾。
政治主导供给 油价先扬后抑
2018年,国际地缘政治局势多变,风险频发。一方面,特朗普对外不断掀起政治风暴,发动叙利亚战争,对俄罗斯进行军事制裁,单方面退出伊朗核协议等;另一方面,美国又在全球范围内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了地缘政治的紧张程度。在此背景下,大宗商品各品种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原油的供给受到地缘政治风险的冲击最大,导致油价在2018年呈现先扬后抑的态势。
进入2018年后,在产油国减产以及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的影响下,国际油价开始加速上行,欧美原油期货从60多美元/桶分别升至76美元/桶和85美元/桶附近,最高涨幅一度达到40%左右。同时,由于北美页岩油产量持续攀升以及运输瓶颈的限制,美原油相对于布伦特原油价格持续偏弱,Brent-WTI原油价差一度拉宽至11美元,创近4年半来的新高。到了四季度,由于美国制裁伊朗效果不及预期,同时沙特、俄罗斯等主要产油国又在积极增产,全球供给过剩的预期再现,油价因此一泻千里,回吐了年内的所有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