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章 专栏

这轮经济下行接近尾声了吗

来源: 《中国外汇》2018年第24期 作者:管清友
目前这轮经济调整所面临的四个压力还未完全释放,因此,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犹存,调整尚未进入尾声。

伴随着人口红利和全球化红利的退潮,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的大周期。不过,即便中国经济面临很多长期压力,也并不妨碍出现短期的反弹和轮动。过去十年,中国的GDP增速从14%降到6.5%,期间产生了大量的短期波动,其中,2009年、2013年与2016年都出现了反弹。

自2014年始的这轮经济小周期里,中国资产市场的表现基本符合经济周期。大体来看:2014年是衰退期,债券开启大牛市;2015年是复苏期,股票走牛;2016年是过热期,大宗商品和房价暴涨;2017年是滞胀期,货币市场表现较好;2018年则基本再度进入衰退周期,股票走熊、债券走牛。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短周期的中国经济下行已接近尾声了?笔者认为,尽管从2018年的政治局会议和央行降准等政策信号来看,“政策底”已经出现,但从“政策底”到“经济底”还需要时间,因为目前这轮调整的几个压力还没有完全释放。

第一个压力来自于房地产,供需两端双重挤压,地产销售和投资持续下滑。从需求端看,“房住不炒”的政策指引下,需求难有起色。从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这一年半的时间里,一线城市销售额累计同比持续负增长,京、沪、深三大城市中,除深圳2018年上半年成交额小幅上涨外,北京和上海均出现明显回落,北京降幅高达39%、上海则为26%。而三、四线城市因一、二线需求外溢而销售回暖的利好已逐步消失,再加上去库存接近尾声,三、四线城市的房产下行压力也会较大。

从供给端来看,地产企业的融资压力越来越大。房地产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仍然是银行,而银行表内外融资都在压缩。表内因为非标转标,信贷额度吃紧,房地产企业贷款出现负增长;表外则受到资管新规的影响,很多通道业务无法继续。此外,再加上债券发行、资本市场再融资难度加大,房地产企业只能越来越依赖以销售回款为主的其他资金,使得销售回款的占比已超过50%。

现金流出现问题后,投资必然会下降。2018年1—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增幅为9.7%,从两位数开始回落到个位数。从最新的10月底数据看,土地市场降温明显,甚至多个热点城市出现土地流拍的现象。预计后续房地产开发投资会继续下行。

第二个压力来自金融去杠杆,寄生在泡沫上的金融业退潮才刚刚开始。过去几年,金融泡沫丛生,一大批违规或者不合理的金融机构、金融业务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自国家成立金融稳定委员会以后,金融强监管回归,这些不合理的业务和机构受到清理。如2015年之前,中国的P2P几乎处于无监管状态,几年的时间就出现了6000多家平台,且其中大部分是不合规的;而监管强化之后,现在只剩下1000多家。此前80%的平台都爆雷甚至“跑路”了,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此外,财富管理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也都在“挤泡沫”,有的金融机构甚至已经开始裁员。这表明金融寒冬最冷的时候才刚刚开始。

第三个压力来自地方债务,基建现在还是“任性”不起来。2018年以来,在防范债务风险的基调下,地方政府投融资受到严格约束,基建投资增速呈断崖式下跌,从2017年底的19%降至2018年前三季度的3.3%,大量市政类基建项目停建或缓建。此外,清理PPP 涉及的基建项目对投资的冲击也较大。根据2018年10月的数据,基建投资增速虽然开始止跌回升(提升了0.4%至3.7%),但相比2017年同期的15.85%,整体依然处于低位。

第四个压力来自中美贸易摩擦。中美贸易摩擦背后是全球孤立主义抬头和“修昔底德陷阱”,预计短期不会结束。此前,其影响更多是情绪上的,压力主要体现在对股票市场,以及企业与消费者信心的影响上,而预期最受打击的出口增速却不降反升(原因是很多出口企业为了规避风险而“抢出口”);但2019年,其对实体的真正冲击预计将会逐步显现,而出口由于已提前“透支”,下降或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鉴于本轮经济调整面临的四个压力目前还未完全释放,因此,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犹存,调整尚未进入尾声。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