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

人民币国际化前瞻

来源: 《中国外汇》2016年第1期 作者:程军 编辑:韩英彤
展望新的一年,尽管面临境内外金融市场的波动,人民币国际化仍将继续推进,并且将扩展至多个新兴领域。

2015年,人民币跨境使用领域极大拓宽,便利性进一步提升,资本项目开放稳步推进,离岸人民币市场不断扩容;人民币顺利成为IMF的特别提款权(SDR)的组成货币,预示着境外主体会更广泛地使用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也会有更多国家官方持有人民币作为储备。展望新的一年,尽管面临境内外金融市场波动,人民币国际化仍将继续推进,并且将扩展至多个新兴领域。

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人民币跨境流通和使用不断扩大。从“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指数”(即CRI指数,该指数通过跟踪人民币“跨境流出、境外流转、跨境回流”来反映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的使用活跃度)走势来看,2015年10月已达266点,较上年末增长16点,是2011年基值(100点)的2.6倍。这说明,人民币国际化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总体来看,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人民币国际化政策框架日趋完善。目前人民币在经常项目和直接投资领域的政策框架已经初步建立。2015年是人民币国际化政策出台较为密集的一年,一方面,跨境人民币资金池政策进一步放宽,更加便利企业跨境调拨资金;另一方面,新兴主体、资本项下的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陆续推出,包括境外中央银行、主权财富基金等可以在一定额度内投资中国银行间市场,境外机构可以在中国境内发行“熊猫债”筹集资金。此外,上海、广东、福建、天津自贸区均出台了新的鼓励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人民币的跨境使用越来越便利。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