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美国涉军清单比对、移除方式和风险应对

来源: 《中国外汇》2025年第8期 作者:郑孜青 编辑:王亚亚
无论是美国国防部1260H清单还是美国财政部NS-CMIC清单范围的扩大,还是美国商务部MEU清单与实体清单的融合,均显示出美国制裁与出口管制泛化国家安全的趋势。

2025年1月6日,美国国防部将多家中国知名科技企业列入中国军事企业清单(Chinese Military Companies List,即CMC清单,又被称作1260H清单)。本次更新的1260H清单共包含134个中国企业,新增了71家中国企业,多家来自游戏与社交媒体、电池制造、医药健康、飞机制造、航海等领域的企业均因被指与中国军方有合作而被列入该清单。一方面清单所涉企业规模和知名度引发市场关注,另一方面由于这些企业明显触及更加广泛行业领域,市场再次担忧美国政府对涉军泛化理解。笔者旨在介绍1260H清单的更新情况及其影响,并结合美国其他以涉军为由实施管制的清单工具针对中国企业的列入、移出等情况,为中国企业评估相关清单影响、设置应对预案或采取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1260H清单的发展

1260H清单源自美国《2021财年国防授权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NDAA 2021)第1260H条,该条要求美国国防部每年更新并公布在美国直接或间接运营的中国涉军企业名单。这些企业被美国国防部认为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特别是在技术转移、军民融合方面可能为中国军方提供支援。该清单的建立旨在限制美国公司与这些中国企业合作,尤其是禁止这些企业接触美国先进技术和国防产品。自2021年首次公布以来,该清单经历了多次更新,覆盖范围逐渐扩大。2024年12月23日签署的《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第1346条对1260H条进行了修订,新增了“50%规则”,扩展了定义范围,并明确了“在美国运营”的含义,这些更新不仅影响未来可能新增被列入的企业,还适用于对已列入企业的审查和调整。市场普遍存在一种误解,认为《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赋予了1260H清单本身直接的“穿透效力”。实际上,穿透是修订在定义何为“中国军事公司”的1260H条款中,并不直接“自动扩张”现有1260H清单范围。要真正把相关主体纳入清单、施加限制,还需要1260H其他条款自身的列单程序(如美国国防部长指定)、发布公告等后续步骤。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