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25年经济目标兼顾当下与长远

来源: 《中国外汇》2025年第7期 作者:袁海霞 编辑:杨洋
2025年经济目标的设定兼顾中长期战略要求与微观主体信心维稳。未来,政策需全方位扩大内需,坚持在发展中逐步化解风险,把握好宏观政策“时、度、效”,特别是财政政策需进一步发力,根据经济形势灵活出台...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延续202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总基调。在综合考量国内外形势和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提出2025年主要经济目标,即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速2%左右等。《报告》正视实现目标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对全年经济工作以及政策制定与实施进行详细部署安排,为实现经济增长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经济目标的设定兼顾中长期战略要求与微观主体信心维稳

5%的GDP增速目标“兼顾需要和可能”,体现了以经济发展为先的总思路,有助于提升市场信心、稳定预期。尽管当前面临外部压力增大、内部困难增多的挑战,2024年四季度以来,在一揽子增量政策支持下,经济运行积极因素持续增多,为2025年开局奠定良好基础。今年以来,“两新”扩围、专项债收储、提振消费等政策加快落地,支撑供需两端经济指标延续改善,尤其是“两新”领域对部分投资和消费品零售形成持续拉动,房价、股价企稳迹象显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重回扩张区间。后续,在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化债约束缓解、房价企稳、科技创新助推新动能发展及资产负债表修复等多重利好支撑下,我国经济有望实现5%增长。5%的经济增长目标既衔接了“十四五”规划收官任务,也为“十五五”期间科技攻关预留改革窗口期,体现了“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鲜明导向”。同时,5%的增速还考虑到了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对2021—2035年的平均经济增速需要达到4.73%左右的需求。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