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察
超长期特别国债的经济效应与通胀影响
来源:
《中国外汇》2024年第15期
作者:
编辑:张美思
今年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将发挥政府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通过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牵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此同时,中国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规模与投放结构决定了通胀效应有限。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新一轮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效用及影响引发各界关注。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是强化中央财政作用的有益探索。从公开信息看,今年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将发挥政府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通过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牵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超长期特别国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可以通过财政乘数进行测算。中国财政支出的投资比例较大,从短期看是需求端的投资增加,从中长期看,一旦投资完成则是供给端的增加。中国财政乘数要高于美欧,经济拉动作用更为明显。预计今年的特别国债短期和中长期可分别带动1.4万亿元和2.8万亿元左右的经济增长,对经济与基建投资的中长期拉动作用则更加显著。与此同时,中国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规模与投放结构决定了通胀效应有限。
超长期特别国债是强化中央财政作用的有益探索
中国在1998年、2007年和2020年均发行过不计入财政赤字的特别国债,从历史经验来看,特别国债发行对防范金融危机、应对社会重大事件冲击、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向好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当前我国宏观债务规模为历史高位,在私人部门加杠杆意愿偏低、货币政策边际作用趋缓的条件下,财政政策应当发挥更大的效能,尤其是中央财政应发挥更大作用。在不突破两会批准的赤字率前提下,凭借国家信用,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适当提升中央政府长期负债,是更好发挥中央财政积极作用的有益探索,是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对增强财政可持续性、统筹发展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