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迈向高收入国家步伐稳健
2024年7月1日,世界银行公布按人均国民总收入水平划分的各收入阶段最新门槛及2023年各国数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为13400美元,已达到高收入门槛值的95.68%,进一步接近高收入国家。
2023年各收入阶段的门槛值小幅上涨。世界银行每年根据世界通胀情况动态调整各收入阶段门槛值,使用特别提款权(SDR)平减指数代表世界通胀水平。2023年,高收入水平国家的门槛为大于14005美元,较2022年增加160美元,增幅1.16%;中高收入阶段区间为人均国民总收入4516美元至14005美元,中低收入阶段区间为1146美元至4515美元,低收入阶段为≤1145美元。整体看,本次门槛上调幅度较小的主要原因是2023年全球通胀水平回落。数据显示,2021—2023年用于计算门槛值变动的全球通胀水平分别为4.0%、4.9%和1.2%。
全球收入水平整体保持向上抬升的趋势。一方面,世界平均收入水平持续接近高收入门槛。世界平均的人均国民总收入水平从1987年的3495美元上升至2023年的13212美元,占同期高收入门槛的比例从58.2%上升到94.3%。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家进入更高收入阶段。高收入国家数量占比从1987年的25%上升至2023年的40%,同期低收入国家数量占比则从30%降至12%;中等收入群体占比整体扩大,且中高、中低收入的分布更加均衡,中高收入国家数量明显增多。特别是我国在20世纪末、印度在2007年跨越低收入阶段,为世界收入水平的底部抬升发挥关键作用,使得超过20亿人口摆脱低收入水平。
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步伐稳健。我国从低收入国家起步,2010年进入中高收入阶段,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人均收入先后超过高收入门槛的50%、60%、70%、80%,2021年首次超过高收入门槛的90%,2022年首次超过世界平均收入水平。2023年,我国人均收入为13400美元,较2022年增加510美元,增幅4.0%;达到高收入门槛值的95.68%,比重的提升幅度与2022年相当。值得关注的是,在2023年已公布人均收入水平的国家中,我国是最接近高收入门槛值的大国(人口超过1000万的国家)。
成为高收入国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中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的“三步走”战略部署,2016年“十三五”规划指出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党的十九大为“三步走”战略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成为高收入国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更重要的是,我国成为高收入国家,意味着自世界银行公布该分类标准以来,我国是唯一一个从低收入跨越到高收入的大国,能够使得高收入经济体的人口规模翻一番,为全球经济增长、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卓越贡献。
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应稳扎稳打努力实现跨越。当前是我国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关键时期,要牢牢牵住稳增长的“牛鼻子”,多措并举稳住经济增长,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切实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实际经济增长带动物价水平回暖和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助力我国顺利成为高收入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