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打好政策提前量 聚焦经济建设

来源: 《中国外汇》2023年第24期 作者:管清友
2024年,随着一系列稳增长组合拳发力,对内兼顾高水平科技和新型城镇化,对外培育外贸新动能,我国经济有望进一步回升向好。

2023年四季度我国经济再度出现震荡反复,但不改三季度以来回暖的趋势。2024年,随着“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政策基调确立,财政扩张、货币稳健、科技创新、扩大内需等稳增长组合拳将发力,对内兼顾高水平科技和新型城镇化,对外巩固出口基本盘,我国经济有望进一步回升向好。

一是增速基数的正常化。新冠疫情之后,我国经济增速同比读数的高低不能直接反映经济的实际运行态势,一度失去了参考系作用。比如2023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5%和二季度同比增长6.3%对应的景气程度相反,前者反而更佳。所以对于研究者来说,观测2023年的经济增速需要单独建立一套参考系。2023年已接近尾声,虽然二季度出现了复苏路上的波折,但和2020年、2022年相比仍算稳健。基数正常化之后,2024年的增速将更能反映实际经济状况,但读数压力也会更大。

二是经济波动有望回归2019年左右的水平。致使GDP增速波动大的原因除了基数问题之外,还有经济的内生性因素。比如,过去几年间新冠疫情导致了活动半径受阻,限制了较多居民与企业部门的经济行为;为实现“房住不炒”的最终目标,中国房地产业出现了较大的调整与出清,进而拖累了国内经济增长;中美关系波动导致了中国贸易伙伴转移,进而外需出现低迷。随着新冠疫情影响逐步消退、产业政策调整、中美关系出现缓和,上述对于经济掣肘的因素都将逐步缓解,有望带动经济波动回归2019年左右的正常化水平。

三是宏观政策进入密集发力期。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会议”),首次用“先立后破”定调宏观调控,明确“在政策储备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意味着2024年的经济工作更倾向于先把增量打出来,把经济稳住,再去化解存量风险。货币政策强调“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可能意味着2024年结构性工具会加大力度。另外,会议首提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要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更切合当前的低通胀环境,更有针对性,也暗含了货币供应和社融继续发力促通胀的政策思路。财政政策的表述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更强调“提质增效”,并首提“用好财政政策空间”,释放出财政发力的信号。同时,会议还提到合理扩大专项债用作资本金的范围,地方项目加杠杆逐步打开。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