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风险管理

聚焦中小微企业 打通汇率避险服务“最后一公里”

来源: 《中国外汇》2023年第13期 作者:李巧琴 杨曦 高立军 吕倩 编辑:章蔓菁
针对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的痛点、难点,外汇局浙江省分局以提升理念、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厘清诉求为切入点,持续推动汇率避险服务走深走实。

对外贸易是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日趋常态化,提升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对于促进企业稳健经营、实现稳外贸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全国开放型经济大省,浙江聚集了众多涉外企业,外汇局浙江省分局(下称“浙江省分局”)将优化汇率避险服务作为近年来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结合外汇局金华市中心支局(下称“金华市中心支局”)对辖内1570家涉外企业的实证分析结论,就进一步做好汇率避险服务工作提出建议。

正确认识基于风险中性的汇率风险管理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小组发布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指引》,汇率风险中性是指企业把汇率波动纳入日常的财务决策,聚焦主业,尽可能降低汇率波动对主营业务以及企业财务的负面影响,包括对进出口净敞口头寸以及对资产负债净敞口头寸的影响等,以实现预算目标达成、经营业绩可预测以及管理投资风险等主营业务目标。简单理解就是,企业不判断汇率走势,不期望从汇率波动中获取超额收益,同样也不承担汇率波动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造成的损失,企业的预期收益率就是正常生产经营的合理目标利润率。

基于风险中性,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通过风险对冲来应对汇率变动对现金流及利润的冲击,将汇率风险控制在相对合理的范围,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细分来看,这一过程包括汇率风险识别、汇率风险评估、汇率风险规避、汇率风险评价。在汇率风险识别环节,企业需要对自身所面临的汇率风险加以判断、预计以及分析,明确风险因素;在汇率风险评估环节,企业需要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发生的损失程度进行度量;在汇率风险规避环节,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将风险控制在自身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具体策略包括外汇衍生品对冲、自然对冲、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价格转移等;在汇率风险评价环节,企业需要对风险管理效果进行评价。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基于风险中性,企业在利用外汇衍生工具进行汇率风险管理时,其目的是套期保值,重在降低汇率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程度,而非进行投机,既不试图获取高额投资收益率,也不承担蒙受更大损失的风险。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