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风险管理
探索市场采购贸易主体汇率避险“江苏模式”
来源:
《中国外汇》2023年第13期
编辑:章蔓菁
外汇局江苏省分局以“市采通”平台为依托,面向市场采购贸易主体开展汇率避险知识宣传,指导金融机构提供远期结汇服务,助力贸易新业态稳步发展。
作者:外汇局江苏省分局国际收支处课题组
作为一类重要的外贸新业态,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有效激发了外贸市场活力,为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背景下,市场采购贸易主体因自身规模、经营特点以及可适性产品不足等因素影响,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管理挑战。对此,外汇局江苏省分局(下称“江苏省分局”)仔细调研摸底,指导江苏常熟农商银行与常熟服装城市场采购贸易服务平台(下称“市采通”平台)对接上线线上T(签约日)+N(期限)远期结汇业务,全力护航市场采购贸易主体稳健发展。
市场采购贸易主体汇率风险难题值得关注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指由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在经国家商务主管部门认定的市场集聚区内采购的、单票报关单商品货值15万(含15万)美元以下、并在采购地办理出口商品通关手续的贸易方式。自2013年首个试点获批以来,截至2023年5月末,全国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已增至39个,覆盖22个省区市。市场采购贸易主体外贸经营活动具有小单化、小批量和多批次的特点,加上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对汇率避险认知度普遍偏低,企业资金流动性需求较高、企业利润微薄,因此,市场采购贸易主体往往难以形成办理外汇衍生品业务进行套期保值的群体意愿和氛围,存在风险承受能力弱和风险暴露高的矛盾。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背景下,市场采购贸易主体汇率避险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