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察

加密资产监管的国际进展与政策建议

来源: 《中国外汇》2023年第13期 作者:尹振涛 王振 编辑:张美思
全球主要经济体对加密资产的监管政策伴随加密资产市场发展不断调整,不同经济体的加密货币监管程度和具体监管政策有所区别。

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将加密资产定义为一种主要依赖于加密分布式记账技术的数字资产,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等特点。加密资产一般也被称为数字资产、虚拟资产等,最为常见的加密资产是加密货币(如比特币BTC、以太坊ETH等)、稳定币(如泰达币USDT)和近年来屡屡出现在公众视野的非同质化代币(NFT)等。伴随着加密资产的不断发展,加密资产监管成为各界关注的话题。笔者对当前全球加密资产监管的整体特点及主要经济体加密资产监管政策动态进行梳理,并对未来前景提出政策建议。

全球范围内加密资产监管的整体特点

全球范围内加密资产监管的普遍重点在于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避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资产自身具有去中心化、匿名性等特性,同时加密资产的无序发展导致整个市场投机色彩浓厚、暴跌暴涨现象频发,这给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活动带来便利,欺诈发行、庄家控盘等问题突出。同时,由于加密资产在互联网上发行,不存在归属国家问题,使其风险可以直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增加了全球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全球主要经济体在重视加密资产监管,避免金融风险的同时,又积极支持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力争在新一轮新技术及金融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全球主要经济体对加密资产的监管政策伴随加密资产市场发展不断调整。自2009年比特币诞生后至2023年,全球针对加密资产的监管政策有过三次重大调整。第一次是在2012—2014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对加密资产正式启动了一定程度的监管,主要针对加密货币的定性与风险提示,并禁止或提示金融机构谨慎参与加密货币的购买和炒作。第二次是在2017—2018年,由于比特币价格出现了第四轮牛市,市场上各种加密货币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着首次币发行(ICO)活动,监管机构的主要工作集中在对ICO的政策收紧上。其中,韩国、中国等部分国家采取全面禁止的政策,美国、日本、加拿大、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虽未全面禁止,但在一定程度上对ICO加强了监管。第三次则是在2020—2022年,伴随着比特币价格的第五轮牛市,各国对加密资产的监管也在持续完善,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先后对加密资产的规范性和合法性进行立法管制,以欧美为主的西方国家对加密资产的监管态势也逐渐明晰。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