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察

欧元走弱及对最优货币区标准的偏离

来源: 《中国外汇》2023年第5期 作者:郑联盛 编辑:孙艳芳
最优货币区理论不是指导欧元区一体化进程的金科玉律,但是现实对理论标准的偏离折射出了欧元区分化或分裂的影子。

2002年欧元正式流通之后,一度在波动中走强。2008年7月15日,欧元兑美元汇率创出历史新高1.6035。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欧元兑美元走势反转,整体维持宽幅波动下跌态势。2022年8月22日欧元兑美元汇率收盘跌破1:1平价,创欧元2002年正式流通以来的收盘价新低。从欧元区当前政策协调、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走势看,欧元对最优货币区理论相关条件的偏离日益显著,未来可能呈现相对偏弱的态势,欧元区内部可能出现更为显著的分化趋势。

欧元走弱的根源分析

欧元区经济低迷是欧元走弱的基础决定因素。由于欧洲人口老龄化、主权债务危机、经济结构扭曲、产业空心化等原因,欧元基本面基础被日益蚕食。从2008年至2022年,欧元区(最初12国)和欧元区(当前19国)经济产出增长均为1.12倍,但是,同期美国经济产出增长1.72倍,欧元区经济增长绩效明显低于美国。2022年,俄乌冲突使得欧元区经济陷入更大困境,特别是欧元区核心国家德国2022年仅增长1.9%。

美联储货币政策是欧元走弱的外部冲击因素。美国金融危机引爆2010—2012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使欧元区陷入较长期低迷。美国2014年后收缩超级宽松货币政策使美元走强,而欧元快速贬值。2015年以来,美国和欧元区10年期公债息差基本超过150个基点,其中2018年底接近270个基点。2022年美联储调整此前因新冠疫情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样使欧元持续贬值。2022年美联储加息7次425个基点,但欧元区仅在7月加息1次50个基点,息差为200个基点。短期内,美元资产具有更高的投资价值和更强的市场吸引力。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