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告别长期停滞之后

来源: 《中国外汇》2022年第16期 作者:谢亚轩
美国乃至全球经济是将顺利走上复苏,还是深陷滞胀泥沼,甚至重回长期停滞?问题的答案在于如何分析和判定本轮通胀的成因。

2022年2月,笔者曾在文章中提示:“是时候和以低增长、低通胀和低利率为特征的‘长期停滞’状态说再见了,而全球资本市场似乎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此后,资本市场开始逐渐交易通胀乃至滞胀,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均经历了“股债双熊”行情。

7月,资本市场的风向出现变化,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资本市场呈现“股债双牛”,似乎在告诉公众,只要美联储和欧央行加息,全球经济就会很快战胜当前的通胀。但随着8月5日美国公布的7月非农就业数据远超预期,美国10年国债收益率上升5.16%,纳斯达克指数下跌0.5%,资本市场开始重新担忧美国未来的通胀走势。那么,美国乃至全球经济是将在经济和通胀回落后顺利走上复苏,还是深陷滞胀泥沼甚至重新回到长期停滞状态?问题的答案在于如何分析和判定本轮通胀的成因。

需要强调的是,2021年,各界均系统性且大幅度低估了当年的通胀水平。鉴于经济学家使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在经典的菲利普斯曲线框架下预测通胀,因此,不妨利用该框架分析经济学家低估通胀的原因。菲利普斯曲线可以表述为:通货膨胀=通货膨胀预期-θ×(失业率-自然失业率)+误差项。就职于哈佛大学和美国华盛顿特区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Jason Furman在近期发表的《为什么没有人预见到通货膨胀的到来?》一文中认为,经济学家低估通胀的原因可能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来自“通货膨胀预期”。事实上,统计数据显示,企业和家庭同样一开始也没有预期到通胀,通胀预期的抬头始于2021年四季度,不能作为2021年全年通胀显著超预期的主要原因。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以来公众的通胀预期已显著上升,实际上影响到工资和价格的决定,从而影响当前及未来的通胀走势。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