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畅通对外投资“双行道”
来源:
《中国外汇》2022年第10期
作者:
编辑:白琳
在坚持对外投资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有必要畅通对外投资回流机制,促进“走出去”与“走回来”更好融合。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不仅是第一大贸易国和吸收利用外资大国,也是对外直接投资大国。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稳步增长,流量和存量位居世界前列。当前,国际环境的变化给对外投资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大幅增加,在坚持对外投资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有必要畅通对外投资回流机制,促进“走出去”与“走回来”更好融合,加快构建我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对外投资既要走得顺,又要能归来
按照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537.1亿美元,同比增长12.3%,流量规模首次位居全球第一。然而,保持这一增长势头有一定难度。2021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速稳中有降,与全球跨国投资增长相比有所逊色。商务部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的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为1136亿美元,增长3.2%;折合人民币的金额为7332亿元,比2021年下降3.5%。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2022年1月的《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达到1.6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7%,且已超过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水平。
近年来,我国坚持高水平“引进来”与大规模“走出去”。2017年以来,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规范企业对外投资行为,明确了什么项目该“走出去”、什么项目不该“走出去”的问题。2017年8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交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强调了对外投资的“负面清单+鼓励发展”模式。尽管在短时间内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有所回落,但经过进一步规范,对外直接投资得到了更加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