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

美国制裁伊朗案例研究

来源: 《中国外汇》2022年第10期 作者:田园 贺洋 编辑:韩英彤
美国制裁伊朗持续时间较长,且对伊朗打击最为沉重的是金融制裁手段,尤其是在2010年至2016年的金融制裁周期,将伊朗排除在国际金融体系之外是致命措施。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美国开始了对伊朗长达四十多年的制裁。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在所有美国对外制裁案例中颇为典型,动用了几乎全部的经济金融制裁手段,并形成了一套对伊朗专项制裁法律体系。其中,在《伊朗交易监管法》中首次提出了“次级制裁”概念,在《2012财年国防授权法》生效后,切断了伊朗与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系统的联通。

1979年以来美国对伊朗制裁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美伊交恶,美国用制裁打击伊朗,至今经历四个阶段。总体看,美国对伊朗制裁有三大特点:一是美国对伊朗制裁以法之名,均有技术性原因,涵盖人质危机、恐怖主义、武器扩散及核问题、人权问题、敌对军事行动等;二是各阶段制裁理由非单一原因,呈现交叉重叠的综合特征;三是美国对伊朗制裁日趋精准化,越来越依赖金融手段。以2003年为分界点,2003年前的制裁措施以资产冻结、限制石油出口及全方位的贸易制裁为主;2003年后制裁手段除经济贸易制裁外,还配合有高强度的金融制裁。具体来看:

第一阶段为1979年至20世纪80年代末,因敌对状态引发分散化制裁,制裁理由涉及人质危机(1979年)、支持恐怖主义(1983年)和军事敌对行为(1987年),制裁手段主要是经济贸易制裁及政府资产冻结。针对人质危机,1979年11月伊朗革命者闯入美国大使馆并扣留60余名使馆人员,美国当即宣布停止进口伊朗石油、冻结伊朗政府和央行资产(总统行政令12170号);1980年4月美国升级制裁,宣布与伊朗断交(至今)、禁止对伊朗出口、禁止从美国向伊朗汇款、禁止向伊朗提供贷款等(总统行政令12205号、12211号)。1981年1月美伊双方共同邀请阿尔及利亚政府作为调解人,三国签署《阿尔及利亚政府宣言》,伊朗释放被扣美国人质,美国随之解除制裁。针对支持恐怖主义,美国认定伊朗幕后策划了1983年贝鲁特美国大使馆爆炸案,1984年宣布伊朗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至今)。针对军事敌对行动,1987年伊朗在波斯湾水域实施敌对军事行动,美国断绝与伊朗的任何进出口贸易(总统行政令12613号)。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