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
美国冻结外国央行资产的案例分析
来源:
《中国外汇》2022年第10期
作者:
编辑:白琳
从历史案例来看,央行资产冻结属于非常严厉的金融制裁手段,发生于军事冲突或敌对状态,有着复杂的法律依据和技术细节。
冻结外国中央银行资产是美国金融制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其历史上针对12个国家央行进行的15次资产冻结案例,对相关制裁逻辑、做法和后果进行了系统分析。
央行资产冻结发生于敌对状态但都有不同的技术理由
央行资产冻结是指暂时剥夺制裁对象国的央行资产使用权,切断其资金流,削弱其金融稳定,属于非常严厉的金融制裁手段。极端情况下,存在着直接没收央行资产的案例。
央行资产冻结或没收发生于军事冲突或敌对状态。本文统计了1979年至2020年处于冻结状态或新发生的央行资产冻结案例,共涉及12个国家央行15次资产冻结或没收,包括古巴、伊朗、利比亚、南斯拉夫联盟、委内瑞拉等(见表1)。其中,朝鲜央行资产自1950年起、古巴央行资产自1962年起一直处于冻结状态至今没有解除;冻结超过1次以上的案例有伊朗、利比亚,均为2次;伊拉克央行资产被冻结1次、被没收1次。央行资产冻结在敌对状态下都有具体的技术性理由。从现有15个央行资产冻结的案例看,美国一般不会把战争或敌对状态作为冻结的理由,而是援引联合国决议或国内法等明确资产冻结的技术性原因,包括参与洗钱、为武装组织提供融资、涉嫌恐怖主义融资等,让美国处于道德制高点。1992—2003年美对南斯拉夫联盟央行的资产冻结,主要原因是央行为参与内战的武装组织提供融资;2019年美冻结委内瑞拉央行资产,主要原因是央行为马杜罗政权海外洗钱提供渠道;1997—2017年美冻结苏丹央行资产,主要原因是央行为恐怖主义组织提供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