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逆全球化的报复

来源: 《中国外汇》2022年第10期 作者:谢亚轩
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可视为逆全球化的报复,背后是新冠肺炎疫情等自然因素和政治因素的作用,且其负面影响的分布具有不对称性。

当前全球范围蔓延的通货膨胀可视为逆全球化带给我们的报复。全球化逆转的背后既有新冠肺炎疫情等自然因素,也有贸易摩擦为代表的政治因素的影响,但无论如何都意味着全球的资源配置不再仅按照经济规律,遵循效率原则进行配置。破易而立难,损失效率能否带来公平尚未可知,但资源配置规则的改变,马上出现的就是以全球高通胀为标志的逆全球化的报复。

2022年4月29日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受能源和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影响,4月欧元区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7.5%,连续第六个月刷新1997年有统计以来的纪录高位。美国最新的通胀读数是1982年40年来的新高,英国通胀则是30年新高。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全球60%的发达国家通胀率同比增速超过5%,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最高比例。除中国为代表的少数亚洲国家之外,通胀在全球蔓延。

与以往的通胀不同,本轮通胀显然是一个“不速之客”。BIS的统计显示,全球绝大多数国家2021年的通胀水平远高于2021年初的和年中的预测值。这充分说明各国的分析和预测者应该都低估了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存在的、推高通货膨胀水平的非传统因素,笔者认为这个非传统因素可以概括为逆全球化。

导致全球化逆转的力量首先来自于新冠肺炎疫情。比如因芯片断供风险引发的此起彼伏的“二手车”价格的飙升;越南、巴西和印度等国疫情阶段性暴发导致的工厂停工和停产带来的供给数量减少;集装箱运价飞涨所代表的全球价值链和物流网络的脆弱性;以及多国为防控疫情采取的减少人员流动对策导致的国际间劳工流动的减少,多国出现“用工荒”,工资和物价出现螺旋式上升的动态特征,等等。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