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融资热点探讨

保理融资跨境资产转让业务探索

来源: 《中国外汇》2021年第20期 作者:吴著煜 编辑:韩英彤
推动保理融资跨境转让,需要在充分了解国内外信贷资产转让及保理业务实操与法规差异的基础上,解决好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2020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启动临港片区的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试点工作。试点贸易融资业务品种为国内信用证及人民币同业代付。从试点的转让信贷品种来看,主要是针对依托银行信用且债权关系清晰、风险等级低的信用证类品种。

贸易融资的种类繁多,能否成为跨境转让的适合标的,需要看其结构安全性能否得到转入方的认同。目前,国内贸易融资跨境资产转让品种集中在国内证及国际证的福费廷。在非证贸易融资方面,国有大行凭借海外机构的优势,多以风险参与的模式在行内进行资产转让;而且同一集团内成员在内部系统、协议文本、风险共认、贷后管理协同上比较容易沟通。但在跨机构合作上,由于风险文化和审批标准等存在差异,非证资产转让的开展较为困难。

保理融资是商业银行基于保理业务,以应收账款合法、有效转让为前提,为销货方提供融资。目前,业内普遍认为其交易具备债权权属清晰、资产转让易明确责任的特点,有望成为下一步转让试点的新品种。本文将围绕保理融资的风险控制,分析其模式、风险识别,以及国内外信贷资产转让及保理规则的差异,进而明确目前开展保理融资跨境资产转让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保理融资的业务模式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