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与研究

以RCEP为加速器推动国际国内双循环

来源: 《中国外汇》2021年第19期 作者:裴璇 荔迪 何志文 编辑:张美思
RCEP的签署有助于我国“外循环”环境的进一步稳定,同时能够为“内循环”提供需求新动能。我国应以RCEP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经过历时八年的谈判,2020年11月5日,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标志着这一世界上人口最多、贸易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在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在全球蔓延,国际贸易大幅度萎缩的情况下,RCEP的签署意味着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胜利,是中国以及RCEP其他协议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积极努力,同时也是反击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有力措施。RCEP将在促进亚太地区区域经贸发展、推动成员国生产网络及供应链区域重构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应以RCEP的签署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RCEP对亚太地区及中国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RCEP的签订对于推动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亚太地区是世界上最具有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当前,全球GDP的70%由北美、欧洲、东亚地区贡献,其中,北美有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有欧盟关税同盟,但亚太地区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以及经济情况,在此之前没有形成统一的贸易协定。大量相互重叠和交织的自贸协定网络极易引发“意大利面条碗效应”。而在RCEP的框架下,将形成区域内统一的规则体系,有助于形成统一的大市场,促进产业升级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推动亚太地区经贸一体化。对于中国而言,中国是RCEP成员国中东盟十国、韩国、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多年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当前东盟也已经一跃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疫情蔓延以及中美贸易摩擦持续的大背景下,RCEP签署后会带来需求层面的扩张,对于中国经济增长也具有重要意义。

RCEP的签订有助于推动生产网络及供应链在区域内的重构。RCEP的成员国,尤其在东亚区域内具有紧密的生产网络联系,呈现出以垂直一体化为主、水平一体化为辅的特征。特别是体现制造业网络特征的中间品,已经成为东亚区域内贸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研究显示,RCEP经济体对亚洲中间品贸易的贡献已从2000年的8.5成提高至2017年的9成以上(张彦,2020)。在RCEP签署之前,由于存在原产地规定,例如从日本进口高附加值的原材料(附加价值超过40%)在东盟国家加工再出口到RCEP其他国家,无法满足东盟与其他国家签署的“东盟+1”优惠的条件;同时,在原有的条件下,RCEP的成员国也很难根据产品的具体配送情况在不同的地方设立仓库来提升物流的效率。RCEP签署后,则可以加快区域内工业合作国家的货物、信息、人员和资金的流通,优化区域内的供应链,强化生产网络的构建。对中国而言,RCEP区域价值链将成为中国参与“国际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RCEP签署后中国也将面临一定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中国同RCEP其他成员国在很多领域的竞争将更为激烈。比如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低端制造业就存在明显的产业竞争,尤其是在纺织品行业与鞋类制造行业,印尼、越南、老挝都是中国的竞争对手;同时,中国与日韩在中高端制造业领域也有竞争。RCEP签署后,自由市场势必将带来更大的竞争。中国目前正位于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应更好地应对这一机遇与挑战。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