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理实践

完善跨国公司境外放款业务风险防控

来源: 《中国外汇》2021年第19期 作者:岐伟 编辑:章蔓菁

为提高境内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拓宽境外中资企业后续融资渠道,促进境内企业“走出去”发展,外汇局于2009年发布了《关于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9〕24号),便利了境内企业的跨境资金调配。2019年3月,外汇局又发布了《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规定》(汇发〔2019〕7号),从登记、结汇、账户管理等多方面进一步简化了对跨国公司境外放款的管理。从基层外汇局掌握的情况看,跨国公司境外放款业务显著提升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但鉴于跨国集团跨境调度资金规模往往较大,因而可能给辖区跨境收支带来较大影响。这表明,对跨国公司境外放款业务的管理需兼顾便利化与防风险。

跨国公司境外放款的业务优势

一是便利企业跨境资金融通。多家企业集团表示,受益于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政策,企业境外放款的便利度显著提升,这有助于节约财务成本。某集团财务公司通过跨境资金池办理境外放款业务,满足了其境外关联企业对资金的急迫需求;某生物科技集团公司采取境外放款方式为境外子公司融通资金,放款利率为3.5%,而其境外子公司如果在当地申请贷款,利率在4.5%以上;某粮油集团公司认为,资金池相较于开证等其他融资方式效率更高,更加灵活,可有效保证付款效率;某化工集团公司境内公司资金充裕,通过开展境外放款,进一步提升了集团的资金利用效率。

二是助力企业“走出去”布局。从市场主体反馈情况看,不少跨国公司境外放款业务是为了支持企业集团境外业务的拓展。例如,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境外放款,支持境外子公司支付铁矿石货款;某生物科技集团的放款资金用于其非洲子公司购买机械设备,满足当地农场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某粮油集团公司在海外大豆采购旺季通过境外放款大量采购大豆等生产物资,为境内企业生产经营提前锁定货源;某化工集团放款资金用于支持境外子公司开展小单贸易和日常经营。此外,境外放款还为个别集团的境外子公司纾困解难,为暂时出现财务紧张的境外子公司提供了及时的资金支持,为其克服困难、再谋发展争取了时机。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